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奎玉克協海爾古城遺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奎玉克協海爾古城遺址(維吾爾語:قويۇق شەھىرى),民國時稱「柯尤克沁城」[1]:160,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輪台縣東南20公里荒漠地。1957年,以輪台古城之名,列入第一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2]。
奎玉克協海爾(維吾爾語:,拉丁維文:Koyuk Shahri)一名中,「奎玉克」、「柯尤克沁」是維吾爾語「灰燼」的同名異譯;「協海爾」即維吾爾語「古城」,其名稱整體含義為「灰燼城」[3]:45—46,當地俗稱「輪台城」。
遺址歷史
西漢時,西域輪台國的國都——輪台城(侖頭城)一般認為在今輪台縣境內。在當代,其縣境內,有兩個古城池遺址被認為是輪台城遺址[1]:160。輪台與烏壘又被認為是同地異名。
1913年至1915年,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重訪塔里木盆地。他先後考察輪台縣東南拉帕爾村的闊納協海爾古城(Kōna Shahri)和迪那河下游的奎玉克協海爾古城(Koyuk Shahri)[3]:45。1928年,黃文弼在輪台縣考察,他稱為「柯尤克沁舊城」。他推測奎玉克協海爾古城遺址為輪台城,「着果特沁舊城」(今卓爾庫特古城遺址)為輪台屯田的校尉城[3]:46[1]:160。
1957年1月,以輪台古城之名列為為第一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新疆博物館對古城遺址進行較系統的調查和測量。第二、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期間,進行再次調查和建檔。2013年,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林梅村教授考證,輪台城應是卓爾庫特古城遺址[2][1]:160,此為西域都護府治所烏壘城[2][3]:43。
Remove ads
遺址概況
奎玉克協海爾古城遺址地處迪那河下游沖積扇,毗鄰S165沙漠公路。城址平面呈不規則圓角長方形,南北長310米,東西寬260米,總面積約6萬平方米,中心存有橢圓形高台遺存(殘高6.5米)。周邊分布卓爾庫特古城等同期遺址。地表可見鹽鹼化牆垣遺蹟,城牆採用垛泥法夯築,基寬15米,護城壕寬12.5米,屬塔里木盆地北緣現存最完整的青銅時代城址之一。[2][4]
經碳十四測年及地層分析,該城始建於春秋晚期(前5世紀),延續使用至西漢末期(公元1年前後)廢棄,歷時約500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北京大學聯合考古確認,其廢棄層發現匈奴文化典型陶器,與《漢書·西域傳》所載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漢事件存在時空關聯。[5]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