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奧拜恩號驅逐艦 (DD-415)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奧拜恩號驅逐艦(英語:USS O'Brien,舷號:DD-415),是美國海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建造的一艘辛姆斯級驅逐艦,艦名取自美國獨立戰爭期間俘獲英國戰艦瑪格麗塔號的奧拜恩五兄弟[3]。1942年9月15日,奧拜恩號在護送大黃蜂號航空母艦期間被魚雷命中,經緊急修復後,最終還是在返航途中沉沒。她因此成為美國海軍歷史上第一艘因非致命船體部位受創導致舯部斷裂沉沒的作戰船隻,間接促使二戰後期美國太平洋艦隊增設多處浮動干船塢。[4]
該艦由五兄弟之一的吉迪恩(Gideon)後人約瑟芬·奧拜恩·坎貝爾(Josephine O'Brien Campbell)女士冠名,於1938年5月31日在馬薩諸塞州波士頓海軍造船廠干船塢鋪設龍骨,並於1939年10月20日下水。[5]1940年3月2日,奧拜恩號正式服役,交由卡爾·弗雷德里克·埃斯佩(Carl Frederick Espe)少校指揮。由於該艦與瓦爾克號、蘭斯代爾號、麥迪遜號三艘驅逐艦同時於干船塢建造,故四艘艦艇的下水典禮和服役儀式合併進行。[4]
Remove ads
設計與裝備
西姆斯級驅逐艦的主體構造與班漢級驅逐艦類似,但在其基礎上改進了艦體流線結構和武器布局,使其在2具西屋電氣蒸汽渦輪機的推進下最高能夠達到37節航速。該級驅逐艦早期搭載有5座單裝5英寸38倍徑主炮、2座四聯裝21英寸魚雷發射管和4座.50機槍,但其中一座主炮隨後因穩心過高問題而被拆除,隨着戰事進展,西姆斯級的防空火力和反潛裝備也得到過加強。此外,該級驅逐艦還搭載有多種當時較為先進的技術,使其在續航、火炮準度等方面相較於過往船型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2]。
服役歷史
1941年秋,奧拜恩號在干船塢完成維修與調試後,於1942年1月15日隨愛達荷號戰列艦和馬斯廷號驅逐艦離開弗吉尼亞州諾福克,繼而駛向太平洋。在兩艘驅逐艦的護衛下,愛達荷號於1月20日通過巴拿馬運河,並於31日抵達舊金山。[4]
2月4日,奧拜恩號護送船隊啟程前往西太平洋,但途中與格斯號驅逐艦發生碰撞,致使左舷受損並不得不返航。於馬雷島海軍造船廠完成維修後,她於2月20日再次啟航前往珍珠港。3月5日,奧拜恩號成為第4驅逐艦中隊旗艦。在結束位於珍珠港和夏威夷的巡邏任務後,奧拜恩號於3月下旬前往中途島,協助水上飛機母艦柯蒂斯號疏散平民,隨後兩艦編隊於4月3日抵達珍珠港,在那裡,奧拜恩號替換並加裝了更為先進的防空炮。在將士兵運抵位於帕邁拉環礁的海軍航空站後,她於4月18日帶領驅逐艦傅拉瑟號和麥霍號啟航,護送聖地亞哥和舊金山的運輸船隊前往美屬薩摩亞,並於4月28日抵達帕果帕果。之後的一段時間裡,奧拜恩號停留在當地,為周圍海域船隻提供護航。[4]
5月26日,奧拜恩號前往自由法國領土瓦利斯島,協助盟軍鞏固對於該地的控制。6月19日,她護送輔助艦南河三號返回珍珠港,並隨後加入港口防衛艦隊,執行護航、巡邏和飛機警戒任務。8月17日,她加入第17特遣艦隊,前往南太平洋鞏固防禦體系,期間,她為油輪瓜達盧佩號提供掩護。[4]

1942年9月15日,由第17和第18特遣艦隊組成的聯合特遣隊在護送一支運兵船隊前往瓜達爾卡納爾島途中,遭到日本潛艇伊-19號的襲擊。其發射的六枚氧氣魚雷中的四枚直接命中胡蜂號航空母艦,致使其油庫爆炸並引發大火,剩餘的兩枚則繼續向約十公里外的第17特遣艦隊潛行。[4]
14時52分,在看到胡蜂號升起的濃煙後,奧拜恩號與大黃蜂號航空母艦反潛作戰艦隊的其他驅逐艦一起迅速進入戰鬥狀態。大約2分鐘後,在加速右轉時,艦上瞭望員在左舷橫梁前兩點鐘方向約1,000碼(910公尺)處發現一枚魚雷。這枚魚雷隨後從船尾後方錯過,但當船員們的注意力集中在它上面時,另一枚魚雷擊中左舷船首。[4]
這次爆炸並沒有對船體造成明顯的破壞,但它卻對整體框架施加了極其巨大的應力。爆炸發生後,奧拜恩號能夠依靠自身動力前行,並於9月16日成功抵達聖靈島,在那裡,她接受了柯蒂斯號的臨時維修。9月21日,她再次啟程,前往新喀里多尼亞的努美阿,由阿爾貢號維修船進行進一步修理。10月10日,她啟程返回舊金山灣。奧拜恩號於13日抵達斐濟的蘇瓦,然後於16日再次出發。此後不久,艦上滲水速度突然持續加快,18日,進水情況已十分嚴重,需前往最近的錨地進行搶修。此時,艦長下令拋棄艦上重物以維持浮力並準備棄船,但仍希望該艦能夠堅持到達帕果帕果。然而,次日清晨六時許,艦船底部突然裂開,前後兩部分逐漸分離。06時30分,除了少數打撈人員外,所有船員棄船,半小時後,所有人員撤離。八時許,奧拜恩號於遭到雷擊處近3,000海里(5,600公里)外沉沒,無人員傷亡。[4][6]
根據艦艇損失報告的分析,奧拜恩號沉沒的原因之一為維修不當。維修部門在工作時僅替換了約五分之二的船體表面損壞部件,並忽略了底部鍍層的變形;縱向支撐結構的設計也不合理,使船體出現重心偏離中軸線的情況;完成更換的部件沒有有效連接船體未損壞部分,且較原位置橫向偏離。這些因素共同作用導致應力過度集中,超過替換部件材料的許用範圍,最終失效。奧拜恩號是美國海軍歷史上第一艘因非致命船體部分遭受重創,最終舯部斷裂而沉沒的作戰艦艇,她的案例也促使之後的受損船隻在轉移前接受更為嚴謹的適航檢測。美國太平洋艦隊在此次沉沒事件後增加了浮動干船塢的部署數量,使得艦隊在各基地之間的航行安全有了進一步的維修保障。[7]
Remove ads
榮譽
歷任艦長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