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奧賴利號護航驅逐艦
埃德索尔级护航驱逐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奧賴利號護航驅逐艦(英語:USS O'Reilly,舷號:DE-330),是美國海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一艘埃德索爾級護航驅逐艦,其艦名取自在薩沃島海戰中陣亡的阿斯托利亞號重巡洋艦軍官愛德華·約瑟夫·奧賴利(Edward Joseph O'Reilly)上尉[3]。
該艦由上尉的母親冠名,於1943年7月29日在德克薩斯州奧蘭治聯合鋼鐵廠鋪設龍骨,隨後於11月14日下水。12月28日,奧賴利號正式服役,交由威廉·C·F·羅巴茲(William C. F. Robards)少校指揮[3]。
Remove ads
設計與裝備
埃德索爾級護航驅逐艦的設計與巴克利級護航驅逐艦類似,均採用長船體並建有較高的艦橋。該級護航驅逐艦配備3英寸(76毫米)50倍徑單裝主炮,後續曾計劃更換為5英寸(127毫米)38倍徑主炮,但最終沒有實際執行。該級護航驅逐艦由4台費爾班克斯-莫爾斯38D8-1/8-10內燃機提供動力,總功率最高可達6000匹馬力,最高航速21節。其燃料艙可攜帶312噸重油,在12節航速下航程可達11000海里。此外,該級艦船還配備有較完善的偵查搜索系統,包括SL或SU水面雷達、SA對空雷達、QC聲吶系統以及用於監聽潛艇無線電的HF/DF天線[1][2]。
服役歷史
服役後的奧賴利號首先在奧蘭治和加爾維斯頓海域測試,隨後於1944年1月18日離港前往百慕大進行試航調整。返回美國後,她首先前往查爾斯頓進行為期10天的檢修,隨後啟程前往關塔那摩灣、阿魯巴島和庫拉索等地執行任務[3]。
3月9日,奧賴利號護送一批船團由庫拉索出發前往地中海,她們先後駐留直布羅陀和多個北非港口,最終於25日駛抵阿爾及爾。之後一段時間,奧賴利號又執行了3次跨大西洋護航任務,9月初,她進入布魯克林造船廠接受維護和檢修,船員們得以短暫休整。9月20日,奧賴利號被調往北大西洋航線繼續執行護航任務,她先後護送5批船團前往英國,期間隊內船隻無一損失。11月18日,奧賴利號在前往普利茅斯的途中對1艘潛艇發動了攻擊但沒能取得戰果[3]。
1945年4月,奧賴利號被調往太平洋戰區服役,5月24日,她離開紐約,先後途經巴拿馬運河和聖迭戈,最終於6月下旬抵達珍珠港,她隨後參加了為期5周的訓練。8月1日,奧賴利號啟程向西航行,她先後停留埃內韋塔克環礁和多個島嶼,最終駛抵萊特灣休整。幾周後,她再次出發,前往沖繩、上海、台灣等地執行任務。10月23日,奧賴利號在中城灣觸礁,一側螺旋槳嚴重受損,她被迫停留當地等待維修。12月2日,奧賴利號啟程返航美國本土,隨後於22日順利抵達加利福尼亞州。1946年1月16日,她離港前往紐約,開始為退役做準備[3]。
1946年6月15日,奧賴利號在格林科夫斯普林斯退役並加入美國海軍預備艦隊。1961年,她被轉移至奧蘭治封存。1971年1月15日,奧賴利號自美國海軍除籍,隨後於次年4月10日被出售拆解[3]。
Remove ads
榮譽
奧賴利號服役期間所獲榮譽如下:[4]
![]() | ||
![]() |
![]() |
![]() |
美國戰役獎章 | ||
亞太戰役獎章 | 歐洲-非洲-中東戰役獎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獎章 |
歷任艦長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