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奧古斯特·施米德胡貝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奧古斯特·施米特胡貝爾(德語:August Schmidhuber,1901年5月8日—1947年2月19日)是二戰時期納粹黨衛隊的旅隊領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擔任過在被占領南斯拉夫和阿爾巴尼亞的兩個武裝黨衛隊師的指揮官。戰後,他因戰爭罪被南斯拉夫當局處決。武裝黨衛隊是納粹黨的武裝編制,作戰時與國防軍並肩作戰,但從未正式隸屬於國防軍。在戰後的紐倫堡審判中,武裝黨衛隊(施米特胡貝爾為其高級軍官之一)因其大規模參與戰爭罪與反人類罪而被宣布為犯罪組織。
在南斯拉夫進行的反游擊隊作戰中,根據他直接下達的命令,武裝黨衛隊第21山地師犯下了大量暴行;該師還參與了在科索沃地區逮捕和驅逐猶太人,促成了當地的大屠殺。施米特胡貝爾於1945年5月被俘,隨即以戰犯身份受審並被定罪,他於1947年2月19日在貝爾格萊德被處以絞刑。
Remove ads
生平
施米特胡貝爾出生於巴伐利亞王國的奧格斯堡,其父是一名小官吏。1919年,他在烏爾姆完成了防衛軍的基礎軍事訓練,並於5月5日簽訂了12年兵役合同,最初被分配到第42步槍團。1919年6月16日至10月初,他在該團第9連服役,隨後近一年在第3連任職。
同時,從1919年5月至6月中旬,他還加入了弗朗茨·馮·埃普少校領導的自由軍團。此後,他轉入第19山地獵兵團,並於1922年10月1日晉升為下士(Gefreiter)。他一直留在正規德軍,直到1931年5月4日以上士長(Oberfeldwebel)軍銜退伍。
退伍後,施米特胡貝爾曾擔任釀酒師,並在巴伐利亞參與政治活動,加入了巴伐利亞人民黨。在總統選舉期間,他曾代表林道選區參選但落敗。隨後他加入納粹黨,並於1933年7月16日進入衝鋒隊(SA),隸屬於上邦自由軍團,先後擔任該地區衝鋒隊學校的副主任與主任。他同時也是衝鋒隊的訓練指揮部成員。
Remove ads

1935年5月,施米特胡貝爾加入黨衛隊,獲任親衛隊上級突擊隊領袖(Obersturmführer),並立即被編入黨衛隊特務部隊。起初,他指揮SS-1團的第7排,並任職至1936年2月,後調入黨衛隊日耳曼尼亞團。在此,他指揮第1連至1936年5月1日。1936年9月13日,他晉升為親衛隊高級突擊隊領袖(Hauptsturmführer),並調入日耳曼尼亞團團部,負責士官培訓,直至1938年2月底。
1939年1月30日,他晉升為親衛隊突擊隊領袖(Sturmbannführer),並在同年5月至11月指揮日耳曼尼亞團第1營,參加了入侵波蘭。此後,他繼續任職至1940年底。[1] 1941年6月21日,他晉升為親衛隊突擊隊大隊領袖(Obersturmbannführer);一年後,他成為黨衛軍第7志願山地師中的團長。1943年4月20日,他晉升為旗隊領袖(Standartenführer)。在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底以及1944年1月11日至2月初,他兩度臨時代理「歐根親王」師的師長。[2]
1944年4月17日,施米特胡貝爾出任第21武裝黨衛隊山地師師長。這支部隊主要由阿爾巴尼亞志願者組成,活動範圍集中在科索沃地區。[a] 該師因搶劫與屠殺手無寸鐵的平民(尤其是塞爾維亞人)而臭名昭著。[4] 1944年5月,該師還參與了科索沃猶太人的逮捕與驅逐,將他們押送至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幾乎全部遇害。[5] 1944年6月21日,他晉升為親衛隊上級領袖(Oberführer)。[6] 學者伯恩德·于爾根·菲舍爾指出,施米特胡貝爾下令「增加焚燒村莊與處決」,在1944年9月19日至10月23日期間,131名阿爾巴尼亞民族解放運動成員(包括女性)在科索沃被槍決或絞死。[7] 該師還將集體絞刑作為對破壞行動的報復手段。[8] 由於大規模逃兵、戰鬥力低下和暴行累累,該師在成立僅六個月後,於1944年11月1日被海因里希·希姆萊下令解散。[4]
1945年1月,他晉升為親衛隊旅隊領袖兼少將。 隨後,他接替奧托·庫姆出任親衛隊第7志願山地師師長。在他的指揮下,該師在斯普利特與杜布羅夫尼克犯下了多起戰爭罪行。[9] 該師在撤退過程中與南斯拉夫游擊隊和紅軍交戰,直至德國全面敗退。[10]

1945年5月11日,「普林茨·歐根」師在斯洛文尼亞的茨利投降後,施米特胡貝爾被南斯拉夫游擊隊俘虜,隨後移交給南斯拉夫當局。[11]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