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姚丙炎
古琴演奏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姚丙炎(1921年1月9日—1983年3月18日[1]),杭州人,中國浙派姚門古琴演奏家,[2]曾為大約五十首古琴曲打譜,[3][4]其中以《神奇秘譜》和《西麓堂琴統》的曲子為主,包括〈酒狂〉、〈華胥引〉、〈廣陵散〉等經典之作。[5]其子姚公白、姚公敬二人亦是古琴演奏家。

生平
姚丙炎於民國十年(1921年)出生於杭州湖墅,少時曾自學二胡、三絃等江南絲竹。隨父拜識馬一浮、張味真、根如和尚等浙江名士,並獲得許多指點。[6]古琴由汪建侯啟蒙。1945年開始向徐元白學琴,徐氏教了幾曲後,發現姚丙炎的學習能力強,因而改用特別的教學方法,讓姚丙炎自己「按譜循聲」、逐段摸索,徐元白再指出其中問題,逐步修正,不斷循環,可以說是在徐氏指導下的打譜,[7]完成了〈鷗鷺忘機〉、〈平沙落雁〉、〈高山〉、〈漁樵問答〉、〈瀟湘水雲〉等曲目,為日後姚丙炎的打譜能力建立良好的基礎。[8][9]
1951年搬到上海居住,後來成為中國音樂家協會上海分會民族音樂委員會委員、今虞琴社副社長。而本職為一所工廠的會計員。[4]
他埋首於古琴曲的打譜工作約三十年,[10]成果包括《碣石調·幽蘭》、〈孤館遇神〉、〈廣陵散〉等有50多首,他也是當時極少數能夠彈奏《碣石調·幽蘭》的琴人之一。[4]而其在1957年根據《神奇秘譜》打譜的〈酒狂〉,全曲按三拍子節奏彈奏,主題旋律音出現在第二拍上,在第一第三拍上出現低音,產生一種搖晃醉酒的感覺,在當時的古琴界大獲肯定,至今流傳甚廣。[11][12]
和當時上海的琴人張子謙、沈草農、吳振平、沈仲章等人交情甚篤。其中張子謙還曾經為了向姚丙炎學「八十四滾拂」〈流水〉(姚丙炎打譜的合參本)而跌斷腿,傳為琴壇佳話。[13]
姚丙炎第一次參加正式的打譜活動是1959年在北京舉辦的〈胡笳十八拍〉音樂會,與會者包括吳景略、吳兆基、許健等人,會中他彈了自己打譜的《五知齋琴譜》本〈胡笳十八拍〉和《神奇秘譜》本〈大胡笳〉。[7]活動期間他還錄了〈酒狂〉一曲,後來獲得呂驥等人很高的評價,姚丙炎也因此出名。1962年的「全國獨奏獨唱音樂會」中,他是古琴唯一的代表,彈了〈楚歌〉和〈華胥引〉。而1963年12月,他參加紀念嵇康誕辰1700周年的活動,演奏了根據《西麓堂琴統》打譜的〈孤館遇神〉。[14]
五十八歲時從工廠退休,但兩年後發現患有胃癌。1982年獲聘為上海音樂學院古琴專業教師,由林友仁擔任助理。[15]他的打譜工作到最後完成《西麓堂琴統》的〈忘憂〉和〈秋宵步月〉二曲為止,共完成了四十多個曲目。[3]在他人生的最後一段時間裡,他忍著病痛不斷修改〈烏夜啼〉一曲的論文。逝世於1983年3月18日早晨。[4][16][17]
1986年上海音樂學院舉行「姚丙炎琴學成就學術研討會」。[18]
其部份打譜成果由姚公白整理為《琴曲鉤沉》一書出版。
Remove ads
音樂風格
1962年,《人民音樂》刊登了〈妙手回春——記古琴家姚丙炎的打譜活動〉一文,用以下文字描述姚丙炎的音樂:
“ | 姚丙炎同志的打譜優點,在於能根據樂曲內容的需要,很好地吸取各家的技法,特別能很好地繼承發揚他老師徐元白先生的風格和技法特點。在節奏處理方面,不受一般已打出琴譜的節拍所拘,而能大膽地運用各種切分音,以塑造鮮明的音樂形象。[19] | ” |
姚丙炎則說自己屬於浙派,特長是指法乾淨,尤其注重右手的輕重。[14]
藏琴
姚丙炎有一床徐元白於1937年所製的仲尼式「鳴鶴」琴,琴名為馬一浮題賜,琴銘為沈草農賜題,由嚴雋培鐫刻於琴背。姚丙炎在1957年應查阜西的古琴調查小組錄下〈鷗鷺忘機〉、〈平沙落雁〉、〈高山〉、〈瀟湘水雲〉等曲時使用的便是此琴。[20]
作品
- 《姚丙炎琴學手稿》(姚丙炎著,姚公白整理,北京:中華書局,2021年,ISBN 9787101153231)
- 《琴曲鉤沉》(姚丙炎著,姚公白整理,北京:中華書局,2018年,ISBN 9787101125634)
- 《唐宋元五家指法釋要》(2007)
- 《唐代陳拙論古琴指法注釋》(2005)[23]
Remove ads
- 〈我彈幽蘭〉,《幽蘭研究實錄》第三輯
- 〈琴曲鈎沉:屈原問渡〉,《琴論綴新》1981.3(總5):45-51.
- 〈琴曲鈎沉:孤館遇神〉,《琴論綴新》1981.3(總5):52-62.
- 〈七弦琴麯酒狂打譜經過〉,《音樂藝術》1981.1(總5):26-31.
- 〈琴曲鈎沉:烏夜啼〉,《音樂研究》1983.4(總1):82-99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