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姚慶章
臺灣藝術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姚慶章(C. J. Yao/ Ching-Jang Yao,1941年9月16日—2000年11月14日),雲林西螺人,臺灣畫家。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3年5月8日) |
生平
1941年9月16日出生於雲林西螺。從小即熱愛繪畫,高中就讀台中二中,在高三時決定報考美術系,並拜廖繼春為師,正式學畫,而後考上臺灣省立師範大學(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系[1]:14-17。
姚慶章於1961年進入臺灣省立師範大學藝術系就讀,因不滿足於保守的學院式教學,主動關注世界藝術潮流趨勢並閱讀相關藝文資訊。姚氏在1964年與志同道合的同班同學江賢二(1942-)、顧重光(1943-2020)三人一起組成「年代畫會」,並於臺灣省立博物館(今國立臺灣博物館)舉辦第一屆「年代畫會展」(1964年),展出抽象風格的繪畫作品[1]:23-24。
姚氏於1965年畢業,1967年和同班同學張和珠結婚。在28歲時(1969年)獲得第五屆東京「國際青年藝術家展覽會」榮譽獎,同年也代表臺灣參加第10屆「聖保羅國際雙年展」,其作品還參與各國現代藝術展的展出[1]:27。姚慶章曾受到保羅•克利(Paul Klee, 1879-1940)的影響,而此一時期繪畫作品的風格則接近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1]:34[2]:54。姚慶章夫婦的住處在1970年遭遇祝融之災,姚氏早期的作品幾乎都付之一炬[1]:26-27。
1970年姚慶章在美國芝加哥地窖畫廊(英語:the Cellar Gallery)舉辦個展,並在年底移居美國紐約。當時紐約時正值超寫實主義(Hyperrealism)發展巔峰時期,姚氏受到美國超寫實主義畫家Richard_Estes及Robert_Cottingham的影響,加上受日常所見的紐約市容景象激發,轉而以照相寫實的手法創作[1]:43[3]:74。
姚慶章在紐約街頭拍照取景後,再以油畫或水彩繪製[3]:74,且不使用超寫實繪畫常用的噴槍而使用畫筆作畫,藉由虛實共存的景像反映出都市的現代化生活景觀[1]:45,72[3]:74。姚氏創作手法與語彙的改變使他在1974年成為紐約路易斯•K•馬歇爾畫廊(Louis K. Meisel Gallery)合作的專屬藝術家之一[1]:46。在此時期姚慶章先後創作出「反映」系列(The Reflection Series)及「影像」系列(The Image Series)。
Remove ads
姚慶章於1983年結束了與路易斯•K•馬歇爾畫廊(Louis K. Meisel Gallery)長達10年的合作,並一改先前照相寫實的畫風,轉以抽象風格創作。藝術史學家王哲雄認為如此的轉變是姚慶章「繼『超寫實主義』刻劃『客觀世界』之後,詮釋自我『主觀世界』的必然發展」[4]:214。姚氏自1984年起開始以抽象風格創作出《第一自然系列》,此系列作品多以色鉛筆表現各式線條與造形,象徵自然界的風、雲、花、草等[1]:77[3]:75。
到了1990年代,姚慶章以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的手法持續創作出《自然、鳥與大地》系列,畫作中常見「圓」、圖像化的「鳥」、「花」、「樹」、「女體」等元素,分別象徵著自然宇宙與不同的生命意涵[3]:75[4]:214-215。此階段繪畫的載體也不再只侷限在方形的畫布上,姚慶章也嘗試圓形畫布,而1999年至2000年更產生菱形、六邊形的作品,畫面上仍帶有常見的圖像元素與象徵[1]:134-137。在2000年11月14日姚慶章因心肌梗塞逝世於紐約。
Remove ads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