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婆羅真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婆羅真鯊(學名:Carcharhinus borneensis),是軟骨魚綱真鯊目真鯊科真鯊屬一種,被IUCN列為極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太平洋西部的熱帶海域。[3]本種由荷蘭學者彼得·布萊克爾於1858年描述發表。種加詞源自本種的模式產地,今印度尼西亞西加里曼丹省山口洋沿岸海域。[4]
Remove ads
形態特徵
本魚體型細長,鼻尖而長,鼻孔狹窄長有乳頭狀皮瓣,眼睛大且呈圓形,並具有瞬膜。嘴角有短而模糊的皺紋,緊上方是一系列擴大的毛孔,上齒排為25-26排,下齒排為23-25排,五對鰓縫。胸鰭短、尖、呈鐮刀形,而腹鰭小且呈三角形,後緣近乎直。第一個背鰭大且呈三角形,有一個鈍的頂端,第二背鰭小而低,起源於臀鰭基部的中部。背鰭之間沒有脊,尾柄在上尾鰭葉的起點有一個深的新月形凹坑。不對稱的尾鰭有一個發達的下葉和一個較長、狹窄的上葉,在尖端附近有一個強大的腹側切跡。全長(TL)237-618毫米;背部為藍灰色,腹部為白色;鰭沒有明顯的黑色圖案,胸鰭和尾鰭下葉具白色邊緣。
生態
本魚棲息在沿海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可能以硬骨魚類為食,胎生,雌魚每每次可產下6尾幼魚,幼魚出生時身長接近24-28公分[2]。
經濟利用
在當地可作為食用魚。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