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孫一民 (建築學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孫一民,男,漢族,華南理工大學二級教授、博導、建築學科帶頭人,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9年度"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萬人計劃國家教學名師、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曾任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建築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兼任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學術院長,主持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大師工作室。

1985年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本科畢業,1991年獲博士學位,是我國自主培養的首位體育建築研究方向博士。擔任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建築學會常務理事、體育建築分會副主任委員、城市設計分會副主任委員、建築策劃與後評估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曾獲廣東省、教育部、華夏科學技術獎6項。

長期從事以體育建築、公共建築、城市重點片區為代表的城市大型複雜工程研究與實踐。[2]創建「精明營建」理論,倡導資源高效整合與綜合性能優化,研發形成城市大型複雜工程可持續營建模式。著有《精明營建:可持續的城市大型複雜工程》、《精明營建:可持續的體育建築》、《體育建築設計》等專著、教材、技術手冊十餘部,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主持北京奧運摔跤館、羽毛球館,廣州亞運游泳跳水館、柔道摔跤館、武術館,深圳世界大運主場館、武漢世界軍運羽毛球館、江門濱江體育中心、重慶合川區體育中心、廣州美術館、葉劍英紀念館、廣州琶洲西區等多項重大工程。設計作品多次獲國家、行業及國際重要獎項。

Remove ads

學習經歷

  • 1981-1985,學士,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
  • 1985-1988,碩士,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
  • 1988-1991,博士,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
  • 1995-1997,高級訪問學者,城市與區域研究(SPURS),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建築與規劃學院
  • 2014-2014,高級訪問學者,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建築與建成環境學院

工作經歷

  • 1991 至今,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講師、副教授(1993)、教授(2000)、博士生導師
  • 2008-2017,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常務副院長(主持工作)
  • 2017-2022,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院長
  • 2007-2023,亞熱帶建築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
  • 1997-1997,美國SASAKI景觀規劃與城市設計公司,城市設計師
  • 2003-2015,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副院長
  • 2024 至今,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學術院長

學術兼職

  •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
  • 中國建築學會常務理事
  • 中國建築學會體育建築分會副主任委員
  • 中國建築學會城市設計分會副主任委員
  •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改造和城市更新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中國建築學會城市街區建設和空間治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策劃與後評估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中國建築學會綠色建築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中國建築學會主動式建築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全國高等學校建築學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全國高等學校建築學專業教育評估委員會委員
  • 國務院學科評議組建築學組第七、第八屆委員會成員
  • 廣東省勘察設計協會城市設計分會會長
  • 廣州市城市規劃協會副理事長
  • 廣州市城市規劃委員會委員
  • 深圳市城市規劃委員會委員
  • 《建築學報》《新建築》《建築師》《世界建築》《風景園林》《南方建築》《當代建築》《建築創作》《城市設計》《城市建築環境》《西部人居環境學刊》等期刊編委

研究方向

  • 城市大型複雜工程研究與實踐
  • 體育建築
  • 公共建築
  • 城市重點片區
  • 城市設計與更新

代表性科研項目

主持完成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重點及國際合作等國家級項目。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基於可持續性的大型公共建築決策與設計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組織間合作(中、荷、英)研究項目,城市韌性演進--珠江三角洲區域管治、空間策略與景觀格局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大空間公共建築屋蓋系統性能化設計理論、方法與技術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於城市設計的珠江三角洲灣區城市適應性轉型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可持續的體育建築設計策略研究
  • 亞熱帶建築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課題重點研究項目,亞熱帶中觀尺度城市大型工程綠色營建理論與方法研究
  • 亞熱帶建築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課題重點研究項目,「走向精明營建」:基於中國實際的可持續建築理論與實踐研究
  • 亞熱帶建築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課題重點研究項目,亞熱帶建築規劃設計及其示範建造研究
  •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基於數字化集成平台的亞熱帶可持續建築研究
  • 廣州市科技計劃重點項目,高效緊湊城市設計方法及其關鍵技術研究
Remove ads

代表性科研獲獎

先後獲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等多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

  • 大型體育場館可持續營建技術及工程應用,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22
  • 廣東省丁穎科技獎,2019
  • 亞熱帶地區可持續城市設計關鍵技術,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18
  • 亞熱帶大型公共建築可持續營建技術研究,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18
  • 基於可持續性的體育建築設計及其技術應用,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12
  • 北京奧運摔跤館和羽毛球館可持續設計策略與技術應用,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12

代表性論著

著有《精明營建:可持續的城市大型複雜工程》、《精明營建:可持續的體育建築》、《體育建築設計》等專著、教材及技術手冊,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

  • 《精明營建——可持續的城市大型複雜工程》,科學出版社,2025
  • 《精明營建——可持續的體育建築》,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9
  • 《體育建築設計》(住房城鄉建設部土建類學科專業「十三五」規劃教材),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22
  • 《江門長堤歷史街區》,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6
  • 精明營建:城市大型複雜綜合工程的設計與實踐,城市環境設計,2025
  • 「精明營建」:城市大型複雜工程理論與實踐,當代建築,2025
  • 中觀尺度的城市大型工程項目的科學營建——關於總設計師制度的思考,當代建築,2022
  • 被動與主動,傳承與創新——華南地區主動式建築的設計探索與演進,建築學報,2023
  • 從形式探索到邏輯追尋:走向精明營建,建築師,2015
  • 華南建築:20年經歷、理解與感悟,南方建築,2012
  • 嶺南建築與嶺南精神,新建築,2008
  • 再議體育建築基本問題,建築學報,2023
  • 我國既有體育館的價值內涵與更新模式研究,建築學報,2021
  • 體育場館的「營」與「建」,建築學報,2019
  • 體育建築使用後評估:廣州亞運柔道、摔跤館使用後評估研究,時代建築,2019
  • 基於可持續性的體育建築設計研究:結合五個奧運、亞運場館的實踐探索,建築創作,2012
  • 適宜技術與理性營建——江門市濱江體育中心設計回顧,建築學報,2019
  • 雲水禪心——廣東奧林匹克游泳跳水館設計,建築學報,2010
  • 海天一色——廣州亞運武術館設計,建築學報,2010
  • 體育場館適應性研究——北京工業大學體育館,建築學報,2008
  • 回歸基本點:體育建築設計的理性原則——中國農業大學體育館設計,建築學報,2007
  • 從城市的角度看體育建築構思——談新疆體育中心方案設計,建築學報,2002
  • 我國體育建築屋頂採光通風策略演變研究,西部人居環境學刊,2019
  • 平災結合,應時而變——體育場館的防災避難設計對策,土木工程學報,2012
  • 公共體育場館的建設標準芻議,南方建築,2009
  • 重大體育賽事與新城建設發展——廣州亞運村建設研究,建築學報,2009
  • 基於城市的體育建築設計,建築學報,1999
  • 公共建築立面光伏設計與實測研究——以廣州美術館(新館)為例,建築學報,2024
  • 「人民城市設計:創新實踐與思考」學術筆談,城市規劃學刊,2023
  • 基於精明營建理念的城市綠地協同塑造探究——以廣州南沙明珠灣起步區C2單元為例,南方建築,2023
  • 高密度沿海地區洪澇風險評價與適應性規劃策略——以深圳灣地區為例,西部人居環境學刊,2023
  • 三角洲河口韌性防洪排澇設施規劃研究——以明珠灣橫瀝島為例,城市規劃,2022
  • 氣候變化下的三角洲城市韌性規劃研究,城市規劃,2017
  • 廣州地區街道微氣候模擬及改善策略研究,城市規劃學刊,2016
  • 城市設計要素對熱島效應的影響分析——廣州地區案例研究,建築學報,2015
  • 多維度視角下城市軌道站區空間特徵實證剖析——以廣州市為例,城市規劃學刊,2013
  • 街區適宜尺度的判定特徵及量化指標,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
  • 走向公民城市——亞運廣州城市與建築,建築學報,2010
  • 重生與變革——佛山副中心城區公共空間現狀調查,建築學報,2008
  • 基於景觀視野的城市設計方法初探——廣州大學城中心區城市設計研究,城市規劃,2006
  • 孫中山大元帥府及其周邊地區城市設計案例探析,建築學報,2006
  • 論城市設計的基本原則,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
  • 近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城市設計教育,建築學報,1999
  • An integrated climate-based dayligh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ramework for indoor arenas' roof system, 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2024
  • A thermal comfort assessment on semi-outdoor sports stadiums located in 3 different climate zones in China,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24
  • Coupled evaluation of the optical-thermal-electrical performance of customized 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 components, Renewable Energy, 2024
  • Scenario-based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green-grey-blue infrastructure for flood-resilient spatial solution: A case study of Pazhou, Guangzhou, greater Bay area,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23
  • Dynamic and interactive re-formulation of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s for conceptual architectural design exploration,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2020
  • Design exploration of quantitative performance and geometry typology for indoor arena based on self-organizing map and multi-layered perceptron neural network,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2020
  • Integrating multi-functional space and long-span structure in the early design stage of indoor sports arenas by using parametric modelling and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2019
  • Multi-disciplinary and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 re-formulation in computational design exploration: A case of conceptual sports building design,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2018
Remove ads

代表性工程

體育建築類

  • 北京農業大學體育館(北京奧運會摔跤館,2004)
  • 北京工業大學體育館(北京奧運會羽毛球館,2004)
  • 南沙體育館(廣州亞運會武術館,2007)
  • 廣州亞運會游泳、跳水館(2007)
  • 廣州大學城華南理工大學體育館(廣州亞運會柔道、摔跤館,2007)
  • 佛山世紀蓮體育中心、體育場、網球場(2003)
  • 深圳寶安體育場(世界大運會主場館,2008)
  • 武漢大學大學生體育活動中心(世界軍運會羽毛球館,2014)
  • 淮安體育中心(江蘇省第十八屆運動會場館,2009)
  • 東莞市長安鎮體育公園體育館(2009)
  • 梅縣文體中心及體育場(2010)
  • 江門市濱江體育中心(2013)
  • 孝感奧體中心(湖北省第十七屆運動會主場館,2022)
  • 重慶市合川區體育中心(2022)
  • 南上海體育中心(2024)
  • 華中科技大學光谷體育館(2007)
  • 華中科技大學游泳館(2018)
  • 中南大學新校區體育館、游泳館(2016)
  • 華南理工大學國際校區體育館(2020)
  • 廣東理工職業學院體育館(2020)

公共建築類

  • 梅州市葉劍英紀念館(2005)
  • 中國客家博物館(2005)
  • 廣州火車東站天幕廣場改造工程(2009)
  • 內蒙古行政學院文體活動中心(2011)
  • 常州工學院圖書館及學生活動中心、國際學術交流中心(2012)
  • 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2014)
  • 廣州科技圖書館(2019)
  • 梅州城市展覽館及科技館(2016)

城市重點片區類

  • 匯景新城城市設計(1999)
  • 珠江口地區城市設計(2000)
  • 廣州市新城市中軸線北段核心地區城市設計(2009)
  • 江門長堤歷史街區保護規劃(2011)
  • 南京東山副城中心區軸線城市設計(2012)
  • 廣州市琶洲西區城市設計優化及「地區城市總設計師」(2016)
  • 廣州電視塔南段城市設計(2016)
  • 明珠灣起步區(靈山島尖)城市設計優化及「地區城市總設計師」(2017)
  • 廣州白鵝潭商務核心區城市設計(2019)
  • 明珠灣起步區(橫瀝島尖科技產業組團)城市設計優化及「地區城市總設計師」(2020)
  • 汕頭內海灣地區整體城市設計項目(2020)
  • 重慶涪陵慧谷湖科創小鎮概念規劃暨科創基地(一期)工程設計(2022)
  • 洛陽城市陽台片區城市設計(2022)
  • 東莞濱海新區威遠島重點地段城市設計(2023)
  • 深圳海上田園城總師(2020)
  • 深圳光明科學城大科學裝置集群總師(2022)
  • 江門長堤歷史文化街區總師(2023)
  • 梅縣區百千萬工程典型區總師(2024)
Remove ads

代表性工程獲獎

工程設計獲多項國際、國內重要獎項,含IOC/IPC/IAKS國際體育建築獎,國家及中國建築學會金銀獎、詹天佑獎等。

  • 2008年奧運摔跤比賽館(中國農業大學體育館),國際殘奧會、國際體育和休閒設施協會IPC/IAKS傑出功勳獎(2011)、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銀獎(2015)、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二等獎(2010)、中國建築學會建國60周年建築創作大獎(2009)、教育部優秀建築設計一等獎(2009)
  • 2008年奧運會羽毛球與藝術體操比賽館(北京工業大學體育館),中國建築學會建國60周年建築創作大獎入圍獎(2009)、北京市奧運工程規劃勘察設計與測繪行業綠色設計獎(2008)、科技創新獎(2008)
  • 華中科技大學光谷體育館,湖北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一等獎(2008)
  • 2010年亞運會武術館(南沙體育館),國際奧委會、國際體育和休閒設施協會IOC/IAKS體育建築銅獎(2011)、第六屆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創作佳作獎(2011)、全國工程建設項目優秀設計成果二等獎(2012)、廣東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一等獎(2011)
  • 2010年亞運柔道摔跤館(廣州大學城華工體育館),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2008)
  • 2010年亞運會游泳跳水館,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二等獎(2011)、教育部優秀建築工程設計一等獎(2011)、中國建築學會創作佳作獎(2011)
  • 2011年深圳大運會場館(深圳市寶安體育場),國際奧委會、國際體育和休閒設施協會IOC/IAKS金獎(2013)、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2012)、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創作金獎(2013)、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一等獎(2013)、第十一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2013)
  • 廣東省第十二屆運動會場館(佛山世紀蓮體育中心、體育場),國際奧委會、國際體育和休閒設施協會IOC/IAKS體育中心銀獎(2009)、廣東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一等獎(2007)
  • 淮安市體育中心,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創作金獎(2018)、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一等獎(2017)
  • 江門市濱江體育中心,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亞太區風景園林專業獎建築整合類榮譽獎(2019)、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一等獎(2019)
  • 東莞市長安鎮體育公園體育館,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創作銀獎(2018)、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二等獎(2019)
  • 武漢大學卓爾體育館,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一等獎(2023)
  • 廣州美術館,美國MUSE DESIGN AWARDS金獎(2025)、德國Iconic Awards標誌性建築獎建築創新獎(2024)、德國Iconic Awards標誌性建築獎材料創新獎(2024)、廣東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一等獎(2025)
  • 天河路商圈立體步行廊道系統規劃、交通組織規劃及重點地段城市設計,教育部優秀規劃設計一等獎(2015)
  • 廣州市琶洲西區城市設計及控規優化,Construction21國際綠色城區實踐榮譽大獎(2019)、中國建築設計獎城市設計專項一等獎(2018)、全國優秀城鄉規劃設計獎二等獎(2018)
  • 廣州火車東站天幕廣場更新改造工程,大灣區城市設計大獎城市介入優異獎(2020)
  • 明珠灣區靈山島尖城市設計及地區總師制度運行,Construcion21可持續城區解決方案獎國際入圍獎(2019)、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亞太區風景園林專業獎公園與環境類卓越獎(2021)、廣東省優秀城鄉規劃設計一等獎(2022)
  • 東莞威遠島重點地段城市設計,大灣區城市設計大獎優異獎(2024)
  • 梅州城市展覽館及科技館,廣東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一等獎(2023)
  • 廣東理工職業學院體育館,廣東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一等獎(2025)
  • 華中科技大學游泳館,湖北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一等獎(2024)

代表性教學獲獎

  • 城市設計創新人才培育體系改革與實踐,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18
  • 基於「4I」的工程科技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18
  • 建築學科創新型人才培養教育體系的探索與實踐,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14
  • 建築學「新工科」教學的創新探索與實踐,第九屆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20
  • 面向國際化的城市設計創新人才培育體系改革與實踐,第八屆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18
  • 建築學科創新型人才培養教育體系的探索與實踐,第七屆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14
  • 嶺南建築教學體系創新與實踐,第六屆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09
  • 基於城市整體觀念培養的建築學畢業設計教學研究與實踐,第五屆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05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