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孟希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孟希文,字士煥明朝山東承宣布政使司兗州府鄒縣(今山東省鄒城市)人,亞聖孟子的第五十六代孫。

生平

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下詔以孟子第五十四代孫孟思諒(孟希文的祖父)主持祭祀孟子,其家族世代免除徭役。孟思諒,字友道,其子孟克仁,字信夫,孟克仁之子孟希文。景泰三年(1452年),明代宗下詔,從顏子、孟子的後代中各選一位年長且賢德者,召至京城授官。孟希文被授予翰林院五經博士,主奉祀孟子事,子孫世襲這一職位。孟希文去世後,其子孟元襲職。[1]

子孫

  • 孟元,字長伯,弘治二年(1489年)襲職。
    • 孟公棨,字橐文,孟元之子,孟元去世後,因孟公棨年幼,由堂兄孟公肇代襲,孟公肇去世後,嘉靖十二年(1533年),仍由孟公棨襲職
      • 孟彥璞,字朝璽,隆慶元年(1567年)襲職
        • 孟承光,字永觀,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三月初一日襲。天啟二年(1622年),值白蓮教之亂,不屈而死,詔贈太僕寺少卿
          • 孟弘略,孟承光長子,天啟二年,同父死節,詔贈光祿寺寺丞
            • 孟聞玉,字龍甫,崇禎二年(1629年)襲職,無嗣,由堂弟孟聞璽襲
          • 孟弘譽,孟承光次子,字振揚,天啟三年(1623年)襲職
            • 孟聞璽,孟弘譽子,字龍華,清順治元年(1644年)襲職,未幾卒
              • 孟貞仁,字靜若,順治元年(1644年)襲職,順治三年,改授內翰林國史院世襲五經博士
                • 孟尚桂,字播馨,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襲職
                  • 孟衍泰,字懋東,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襲職
                    • 孟興銑(1718—1742年),字起輝,未襲早卒
                      • 孟毓瀚(1736—1762年),字鍾北,乾隆十六年(1751年)襲,無嗣,由堂侄傳槤襲職
                    • 孟興錞,孟興銑次弟
                      • 孟毓累
                        • 孟傳槤(1764—1812年),字國模,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承祧大宗,襲職
                          • 孟繼烺,字體耀,嘉慶二十年(1815年)襲職
                            • 孟廣均(1800—1869年),字京華,乙酉科拔貢,戊子科舉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襲職
                              • 孟昭銓,字伯衡,四氏學廩生,同治十三年(1874年)襲職
                                • 孟憲泗(1850—1894年),字法魯,光緒年間襲職
                                  • 孟慶桓(1874—1894年),字頌武,早卒未襲,無嗣,次弟孟慶榕亦無嗣,故由三弟孟慶棠襲職
                                  • 孟慶棠(1877—1944年),字澤南,孟憲泗三子,光緒二十年(1894年)代襲五經博士,三十一年正式承襲。民國3年(1914年)改為奉祀官,民國24年改稱亞聖奉祀官
                                    • 孟繁驥(1907—1990年),字雪生,孟慶棠之子,民國28年(1939年)襲任亞聖奉祀官,民國38年奉令到台灣
                                      • 孟祥協(1933—2014年),孟繁驥長子,1990年襲任亞聖奉祀官。2009年7月,中華民國政府宣布奉祀官在下一任改為無給職。2014年5月3日孟祥協逝世
  • 孟亨,孟希文次子
    • 孟公肇,孟亨之子,字先文,年少時好學,侍奉繼母孔氏,以孝順聞名,嘉靖二年(1523年),因孟元早逝而孟公棨年幼代襲,他去世後,仍由孟公棨襲職[2][3][4]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