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單于

匈奴首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单于
Remove ads

ㄔㄢˊ上古漢語擬音:*dar ɦʷa),新朝曾作善于[5],是匈奴對他們遊牧帝國君主的專稱,《漢書》記載其為「廣大之貌」。單于始創於匈奴著名的冒頓單于的父親頭曼單于,之後這個稱號一直繼承下去,直到匈奴滅亡為止。而東漢三國之際,有烏丸鮮卑部落聯盟首領使用「單于」這個稱號。至兩晉十六國,因稱號被濫用,各族皆改稱大單于,但地位已不如以前。

Thumb
哈薩克斯坦考古學家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波杜什金復原的匈奴單于服飾,時間推測為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1世紀[1][2][3]哈薩克斯坦中央國家博物館
Thumb
考古發現的「單于天降」瓦當[4]內蒙古博物館

至中世紀時,這個稱號被廢除,遊牧民族的君主稱號被可汗取代。而單于一詞之後被轉譯為「達干、達官、答刺罕、答兒罕、達兒罕、打兒漢」等[6]

詞源

「單于」,據《史記·匈奴列傳》,其稱號全稱為撐犁孤塗單于(上古漢語:*treng-ri kwa-la dar-ɢwā),之後被簡化為「單于」。「撐犁」與蒙古語騰格里(Tengri)」同源,意思是「天」。[7]「孤塗」意為「子」,「單于」則是「廣大」,本義有天子、「大天子」的意思。[8][9]根據亞歷山大·沃文葉尼塞語的解釋,*tɨl(北方)和*qʌ̄j~*χʌ̄j(王),「單于」可釋義為「北方之主」。如果對應《漢書》記載的含義,「單于」的詞根就是突厥語的動詞tar-,本意為「擴散、擴張」。且突厥語又恰好有一個可以生成名詞的詞綴-ƣa/-qa/-ge/-ke(具體是a還是e結尾要看元音和諧)。那麼單于就是tarƣa,字面意思為擴張者、擴大者。到了突厥汗國時期這一稱號已經變成了tarqan,多了個-n結尾,而且複數是tarqat,因為這個詞經過了蒙古語系的鮮卑語,鮮卑人先給這個詞加了名詞化詞綴-n,然後複數自然是蒙古語系的-d,再轉譯回突厥語就成了tarqan(即隋唐時代的「達干」和後來的「達爾汗」)。

廣韻》中記載,單分別有「都寒切」(中古漢語擬音:/tɑn/,現代漢語:dān)、「市連切」(中古漢語擬音:/d͡ʑiɛn/,現代漢語:chán)、「常演切」(中古漢語擬音:/d͡ʑiɛnX/,現代漢語:shàn)和「時戰切」(中古漢語擬音:/d͡ʑiɛnH/,現代漢語:shàn)。

至漢文帝時,匈奴單于又稱大單于[10]

Remove ads

單于繼位制度

匈奴單于的繼承制度,大體可分為二種情況,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和遠親襲位。單于的傳位可分三段時期,公元前209年至前127年,冒頓老上軍臣三單于持續了三代的父死子繼;公元前127年至公元前31年,開始以父子相繼和兄終弟及二種形式的交替出現,其中呴犁湖握衍朐提二單于為遠親襲位;公元前20年至公元46年,由於呼韓邪單于「約令傳國與弟」,規定了兄終弟及的方式,命其子死後傳位給弟,搜諧若鞮車牙若鞮烏珠留若鞮烏累若鞮呼都而屍道皋若鞮五單于持續了五代的兄終弟及,一直延續到匈奴分裂前的第二年。[11]

各族單于列表

匈奴單于

烏丸單于

鮮卑單于

大單于

十六國時代的大單于一般是君主沒有當天王或皇帝時擔任的,他們當皇帝後,就將大單于的位置交給太子擔任

單于

  • 白亞栗斯,公元415年,率上黨胡人饑民起義,自號單于,建元建平

後世

單于演變為後世的達魯噶、達魯花和達干,但作為統治者的正式頭銜被可汗取代後不再有應用。

參閱

註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