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孫必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孫必顯(1591年—1638年),字克孝,號意白[1],右軍都督府潼關衞(今陝西省潼關縣港口鎮)軍籍西安府三原縣人[2]。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孫振基子。
生平
萬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陝西鄉試第十名舉人,四十四年(1616年)登丙辰科二甲六十一名進士。都察院觀政,丁憂歸。四十六年授戶部浙江司主事,天啓三年改禮部主客司主事,四年改吏部稽勛司主事,調驗封司、考功司、文選司,本年升驗封司員外郎,歷官吏部考功司、文選司員外郎[3],為吏部尚書趙南星重用。天啟五年(1625年),被魏忠賢羅織清流,被劾削籍[4]。崇禎二年(1629年),起用為吏部驗封司員外郎,歷任考功司、文選司。次年升文選司郎中[5]。崇禎三年(1630年)因給事中常自裕彈劾,而被貶為山西按察司經歷,後升任南京禮部主事,平定當地流寇。九年(1636年)調南吏部考功司,擢尚寶司丞,十年五月升大理寺左寺丞。崇禎十一年十月,兵部尚書楊嗣昌請提拔孫必顯越級升任兵部右侍郎,才一個月就暴病去世,享年四十八歲[6]。
家族
曾祖孫元。祖父孫承光,選貢,知沔縣。父孫振基,官戶科給事中。前母劉氏、母單氏,俱贈宜人;繼母賈氏,封太宜人。妻張氏,繼娶景氏,無子。以弟必茂子士驤為嗣。弟孫必大,知縣。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