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學甲中社

臺灣臺南市學甲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學甲中社臺灣臺南市學甲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舊時學甲十三莊之一,本在學甲西明里一帶,現已歸為明宜里,但也有部分在仁得里,亦屬於慈濟宮8區中的中角選區。[1][2]

地理位置

位處於學甲市區中心及偏北一帶,最早移居此區者為謝姓,其開基祖先謝新凱,於台灣鄭氏時代(1662 年),已遷居學甲社,約今學甲濟生路謝天財店前,分布區涵蓋於慈濟宮四周。[3][4][2]

學甲原本為西拉雅族的舊地稱,其自慈濟宮以西起,含宋江館(即田都元帥廟)周圍一帶舊時稱「中社」(臺灣話Tiong-siā),據民國40年(1951年)8月〈 臺南縣村里調查表 〉寫:「 居住學甲慈濟宮邊,故取名中社,多住陳姓王姓。」[5]  今日的濟生路上的田都元帥廟,其廟名乃冠為「 中社宋江館 」。[6]

建莊脈絡

清康熙22年(1683)金門 螺嶼鄉(今烈嶼鄉)莊樸直攜子莊盛德由洲仔尾遷墾此地,故尊莊樸直為開臺祖;2世莊盛德娶洲仔尾歐氏為妻,並奉岳父母及外家祖先祿位,稱「間仔祖」,後生6子:莊支益、莊支全、莊支喜、莊支歡、莊支 拾、莊支合等,此即「六房頭」。[7]

學甲慈濟宮的「慈濟宮緣業碑記」中記載,碑末書有「慈濟宮十二境眾仝立」,由此碑證,清康熙32年(1693)前,此處應已有人居住。[8]另據清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中,記載「橋梁 」一節中所述:「蚊港渡在鹽水西學甲社,縣西南□十里。」此時學甲以「社」名出現,或可推論此時此地仍有平埔社民。[9]

聚落角頭與宗教信仰

中社莊境內有6個角頭分別是:煥昌、錦繡角、三角仔、中角謝、中角羅、中社陳。[10]

煥昌有兩間角頭廟分別為文衡殿(主祀為關聖帝君)以及鎮壽殿(主祀為神農大帝);錦繡角與中角羅沒有角頭廟;三角仔為清保宮(早期稱清尚寺,主祀為清水祖師); 中角謝為謝府元帥壇(主祀為謝府元帥);中社角為宋江館(主祀為田都元帥壇)。[11]

圖集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