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越南君主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以下的列表列出越南歷史上的所有君主。越南統一王朝的歷代君主多採用「外王內帝」制度,在國內以皇帝為稱號,同時接受中原王朝冊封國王

雄王時代(鴻龐氏)

更多信息 稱號, 姓名 ...
Remove ads

甌貉

更多信息 稱號, 姓名 ...

趙朝(南越國)[2]

更多信息 肖像, 諡號 ...

漢代時期越南起事人物

更多信息 封號, 姓名 ...

東漢末及東吳時期越南割據人物

更多信息 封號, 姓名 ...

東吳時期越南起事人物

更多信息 姓名, 在位時間 ...

前李朝

更多信息 稱號, 封號 ...

唐代越南起事人物

梅氏

更多信息 稱號, 姓名 ...

馮氏

更多信息 稱號, 封號 ...

唐末及五代十國時期越南自主人物

更多信息 稱號, 姓名 ...

楊氏和矯氏

更多信息 稱號, 姓名 ...
                安南屬明時期       越南南北朝     法屬印度支那  
越南第三次北屬時期 吳朝   丁朝 前黎朝 李朝 陳朝 胡朝 後陳朝   後黎朝 莫朝 後黎朝 西山朝 阮朝 現代共和國
                                 
                          鄭主        
                          阮主        
939       1009 1225 1400     1427 1527 1592 1788 1858 1945

吳朝

更多信息 稱號, 姓名 ...

十二使君時期

更多信息 稱號, 姓名 ...

丁朝

更多信息 諡號, 姓名 ...

前黎朝

更多信息 稱號, 姓名 ...

李朝

更多信息 廟號, 諡號 ...
  • 《奉聖夫人黎氏墓誌》載有一追尊君主「譽宗正皇」,唯其身份及與各君主關係情況則不詳[18]

陳朝

更多信息 廟號, 諡號 ...

胡朝

更多信息 姓名, 在世 ...

後陳朝

更多信息 稱號, 姓名 ...

後黎朝

更多信息 廟號, 諡號 ...

南北朝

莫朝(北朝)

更多信息 廟號, 諡號 ...

黎中興朝(南朝)

更多信息 廟號, 諡號 ...

鄭阮紛爭

更多信息 廟號, 封號 ...
更多信息 廟號, 諡號 ...

莫氏高平

更多信息 姓名, 在世 ...

裒主(世守宣光鎮

更多信息 稱號, 姓名 ...

西山朝

更多信息 肖像, 廟號 ...
更多信息 肖像, 廟號 ...

阮朝

更多信息 肖像, 廟號 ...

註釋

  1. 趙佗被越南陳朝敕封為「開天體道聖武神哲皇帝」。
  2. 趙佗建立南越國的年代並沒有史籍直接記載,現代的研究文獻均以《史記》的有關記載推算而得。所以目前對南越國建國年代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前203年(參見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網站),一說是前204年(參見《南越國史》,張榮芳 黃淼章著,廣東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一說是前207年,參見《大越史記全書·外紀·趙紀》。
  3. 《史記·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傳·第五十三》載「呂嘉攻殺王、太后及漢使者。遣人告蒼梧秦王及其諸郡縣,立明王長男越妻子術陽侯建德為王」,又《漢書·卷六·武帝紀第六》載「元鼎五年夏四月,南越王相呂嘉反,殺漢使者及其王、王太后。」查《新編中國三千年曆日檢索表》,元鼎五年夏四月等同格里曆西元前112年5月18日至6月15日
  4. 趙建德在越南史籍中被稱作「術陽王」。
  5. 《漢書卷六.武帝紀第六》載「元鼎六年冬十月,行東,將幸緱氏,至左邑桐鄉,聞南越破,以為聞喜縣。」南越國亡於元鼎六年冬十月,換算成公元紀年應為前111年,但由於漢朝以十月為歲首,冬為一年開始,依《新編中國三千年曆日檢索表》,元鼎六年冬十月等同格里曆公元前112年11月11日—12月10日。
  6. 阮福映1778年稱「大元帥攝國政」,1780年正式即王位,1802年建元嘉隆,1806年正式稱帝。
  7. 以嗣君身份非正式在位3天,隨後被廢,繼位前住在育德堂,故習稱「育德帝」。
  8. 非諡號,仿中國史書稱南朝宋劉昱、南朝齊蕭昭業為廢帝的例子,在《大南實錄正編第四紀附紀》稱「廢帝」。
  9. 原擬定年號,以1884年為元年。但未及使用,協和帝便遭廢黜。
  10. 非諡號,協和帝生前封號,在《大南實錄正編第四紀附紀》中改以封號「朗國公」稱呼協和帝。
  11. 非諡號,咸宜帝被法國殖民者送離越南,仿中國《新五代史》稱後晉少帝石重貴為出帝的例子,在《大南實錄正編第五紀附紀》中稱「出帝」。
  12. 非諡號,仿中國《明史》稱明惠宗朱允炆為「建文帝」、明代宗朱祁鈺為「景泰帝」的例子,在《大南實錄正編第五紀附紀》中稱「咸宜帝」。
  13. 非諡號,維新帝繼位後,按舊例應尊成泰帝為太上皇,但法國殖民政府不同意。後以成泰帝定居國外為由,稱為「皇父皇帝」。
  14. 非諡號,維新帝被廢后,啟定帝所封爵位。
  15. 非諡號,在《大南實錄正編第六紀附編》中以「廢帝」稱呼成泰帝。
  16. 維新帝被廢後,大臣上疏,多直呼成泰、維新二帝名字。啟定帝下令議定二帝稱呼,因為成泰帝是啟定帝同輩兄長,定親公之爵,改稱「懷澤公」。而維新帝是成泰帝之子,啟定帝之姪,屬於晚輩,不必封爵,稱作「公子永珊」。
  17. 非諡號,在《大南實錄正編第六紀附編》中以「廢帝」稱呼維新帝。
  18. 此據《應陵聖德神功碑》碑文,《大南寔錄正編第七紀》中,「謀」字作「謨」字。

參考文獻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