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安寧州土知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安寧州土知州,也稱安寧土司[2],是明朝時期雲南布政司雲南府下轄的一個土司,治安寧州,今雲南省安寧市城區[3]:412。安寧州有土官、流官知州各一人[4],實際政務由流官負責[5]。
歷史
大理國以高氏守安寧[6],高氏消亡後,董姓成為安寧地區權勢顯赫的大族,元代設有安寧州,由土官管理,設立時間不詳[2],元末安寧州土知州為董賜[7][註 1]。
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軍入滇,前元支持者董定看中其堂弟[8]:824、董賜侄子董節臂力過人,拉攏董節斬斷藤橋以阻擋明軍,董節不從,與叔董賜率兵五百至白水迎接明軍[9]。董賜叔侄在螳螂川大渡口協助明軍渡河進入安寧,董定率兵來戰,董賜與明軍共同抵禦[9],在富民縣境內斬殺董定[10]。
洪武十五年(1382年),董賜隨潁川侯傅友德征鶴慶,在石門關有功[11]。十六年(1383年),董賜備馬進京朝貢,十七年(1384年)正月[10],授中順大夫、鶴慶府知府,董節為奉訓大夫、安寧州知州[12]。由於當時董賜無子,遂冒稱董節為其子[10]。洪武十八年(1385年),董賜入朝謝恩,奏「父子俱受榮顯,無以補報」,以董節年幼不能理政為由,希望辭去鶴慶官職,返回安寧自為知州[7]。明太祖朱元璋不同意,稱「爾能綏靖邊鄙,故授爾官庶報爾功,今爾辭尊居卑,柰何?」命傅友德及諸大臣商議,以董賜有功為由,均不同意辭官,最終以雲南前衛距安寧較近,改授董賜為明威將軍、雲南前衛世襲指揮僉事,同意免去董節官職[12],令董節平時操習,準備承襲指揮僉事職位[10]。
後董賜又生子董保,永樂元年(1403年)[註 2],董保襲雲南前衛世襲指揮僉事職,董節才稱是董賜侄子,以先前軍功備馬入貢求授知州原職,明成祖朱棣答覆「這董節是土人,還着他做知州」,與流官知州一同管事,但強調不予世襲,如果不守法度就廢除官職[10]。董節任上,「立學校,建州署,課農桑,教樹畜,民俗為之聿新」[9]。雖「不予世襲」,但董節後人每次均得以告襲,且均強調「不世襲」[10],董氏成為事實上的安寧州土知州。
嘉靖年間,楊慎貶斥雲南,稱其從安寧州土官董氏處獲得漢代小說《雜事秘辛》[13]。此書因色情內容而名聲大噪,《四庫總目提要》評價「其文淫艷,亦類傳奇」,沈德符、梁啓超等認為實為楊慎偽撰,也有觀點認為是唐代作品[14]。
土司廢除時間不詳[15],明代晚期志書《滇志》[5]《滇略》[16]仍有安寧州土知州,清代《康熙雲南通志》稱「今已革除」[17]。
Remove ads
世系
明代安寧州土知州可考世系如下:
參見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