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安德列·納瓦拉

法国大提琴家,教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安德列·納瓦拉
Remove ads

安德列-尼古拉·納瓦拉(法語:André-Nicolas Navarra;1911年10月13日—1988年7月31日),法國大提琴家,教師[1]

Thumb
納瓦拉攝像

生平

早年

納瓦拉在比亞里茨一個義裔家庭出生。在正式接觸樂器之前,雙親安排他先行研習樂理、視唱等基本音樂能力。七歲起學習大提琴,九歲進入圖盧茲音樂院,1924年以第一獎畢業[2]。之後赴巴黎高等音樂院進修,向儒勒·勒布法語Jules Loeb學習大提琴演奏,也同夏爾·圖內米爾研修室內樂課程。僅費二年時間,再次取得第一獎成績,順利畢業[1][3][4]

巴高畢業後,基本自學,這點即使在一流職業演奏家的行列中,仍屬少見。納瓦拉參考了一些小提琴家的練習系統,轉譯為大提琴的語法,這包括了弗萊什舍夫契克等人[2]。這個時期的納瓦拉,積極參與巴黎的音樂活動,與名家費爾曼科爾托蒂博卡薩爾斯等均有往來[2],另外也與作曲家伊貝爾施米特奧涅格建立了情誼。

職業生涯

1929年,十八歲的納瓦拉加入克雷特利四重奏團英語Krettly Quartet(頂替皮耶·傅尼葉),維持了七年的合作關係。二年後,與巴黎的科隆管弦樂團英語Concerts Colonne一同登台,演出愛德華·拉羅的大提琴協奏曲,這是他的獨奏初登場。1933年納瓦拉成為巴黎歌劇院的首席大提琴,同時間開始以獨奏家的角色活躍於歐洲樂壇[1][2][3]

1937年獲得維也納國際音樂大賽首獎,使納瓦拉聲名大噪。不過隨著戰端加劇,納瓦拉中止了演奏家的日程,接受法軍徵召並投入戰場[2]。戰後,透過額外的練習,使自己回到演奏水平之後,他在1949年接受了母校巴黎高等音樂院的教職(再次接替富尼埃)。同時納瓦拉的行跡伸向美國、亞洲,甚至南非與蘇聯境內,與許多指揮者與樂團合作演出[註 1]。巴黎之外,他也定期在錫耶納聖讓德呂茲代特莫爾德、倫敦、維也納等地作教學[1][2][6]

作品

首演紀錄

商業錄音

納瓦拉拿手的曲目包括絕大部分的大提琴協奏曲,他的埃爾加特別受到好評(與約翰·巴比羅利合作)[1][2][6]。1954年錄下德沃夏克大提琴協奏曲(新倫敦交響樂團,魯道夫·施瓦茨英語Rudolf Schwarz (conductor))。

軼事

  • 業餘時的消遣是運動,會從事游泳、拳擊等活動,對於演奏者的體力亦有正面的助益

註釋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