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宋學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宋學顯(1594年—1656年),字令申,號微吉、又號爾庵,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宋學顯是天啟元年(1621年)辛酉科應天鄉試第十名舉人,崇禎元年(1628年)戊辰科進士[1]。授湖廣武陵縣知縣[2][3],升兵科給事中,崇禎八年(1635年)參與彈劾內閣首輔溫體仁[4],崇禎十年(1637年)三月出為湖廣按察司副使,升通政使司右參議[5][1][6]。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京師,宋學顯降,傳為驗馬寺卿[7]。宋學顯及少詹事項煜、大理寺右寺正錢位坤、禮部員外郎湯有慶等降闖之事傳至蘇州,諸生袁良弼等焚而檄討,宋學顯家宅被焚毀[8]。入清不仕。順治十三年(1656年)卒。
家族
宋學顯出身蘇州長洲宋氏家族。曾祖宋純仁(字孝甫,號濂川,1518-1588)為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己酉科舉人。祖父宋道明(字見吾,1544-1589)為南京國子監生。祖母為陸完孫女。父親宋如琮(字懋和,號章華,1573-1653)為宋道明次子,吳縣庠生,長洲宋氏北宅支始祖。母親為韓雍孫女。宋如琮有五子,宋學顯為其次子。明末忠烈宋學朱為長洲宋氏南宅支從兄弟[6]。
文學藝術

宋學顯於明朝崇禎年間致信給兒子的平安家書,現收藏於故宮博物院[9]。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原始文獻:中秋十七夜宋令申給諫招同陳蕊亭吏部待月虎丘石上作
明末嶺南才子黎遂球有《中秋十七夜宋令申給諫招同陳蕊亭吏部待月虎丘石上作》一首紀念與宋學顯交往。宋學顯還與馬嘉植等支持復社領袖張采重刻出版朱熹纂輯《宋名臣言行錄》[10][11]。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