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宋滅北漢之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宋滅北漢之戰,是北宋於太平興國四年(979年)發動的,針對中原國家的最後一場統一戰爭。戰役於當年結束,最終以北漢滅亡告終,該戰役同時結束了中原地區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1]。
戰役背景
後漢樞密使郭威「篡奪」後漢建立後周,直接導致了北漢的建立,這也使得北漢和後周之間的關係非常惡劣[2],北漢和遼朝對後周的出兵間接導致了陳橋兵變的發生[注 1]。北宋建立後,和北漢之間的摩擦也一直不斷。
開寶二年(969年),在滅亡後蜀之後,太祖趙匡胤開始了北宋第一次大規模針對北漢的戰爭。[注 2]此次戰爭中,宋軍掘開汾河,用河水灌太原城,[注 3]卻由於對水淹戰術不了解,並沒有成功用水攻克城防。[注 4]加上屯兵地點很失誤地選擇在了甘草地中,導致士兵當中出現了嚴重的腹瀉,以至於嚴重影響了軍隊作戰,趙匡胤不得已下令撤軍[注 5],不過卻撤走了太原城周邊萬餘戶居民[注 6]。
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冬天,宋軍在與北漢接壤的晉、潞、邢、洺、鎮、冀等州囤積兵糧,並且大量鑄造攻城工具。[注 7]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太宗趙光義利用施壓等方式,迫使吳越國王錢俶[注 8]和平海軍節度使陳洪進[注 9]獻地歸降。此時整個中原地區,除了被遼控制的絕大部分幽雲十六州地區之外,只剩下了北漢一國不屬於北宋版圖。在徵詢了樞密使、檢校太尉、忠武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曹彬等人的意見之後,[注 10]趙光義下令對北漢展開討伐[注 11]。而當時的北漢作為遼國的附屬國,使得遼國也被迫派兵支援。
Remove ads
戰前準備
北宋方面,於太平興國四年正月,派出以宣徽南院使、開府儀同三司、山南東道節度使、判太原行府事潘美為主將、河陽三城節度使崔彥進、彰德軍節度使李漢瓊、桂州觀察使曹翰、彰信軍節度使劉遇等人為副將的部隊主攻太原[注 12];同時派遣雲州觀察使郭進等率部前往石嶺關[注 13]。
北漢方面,只有率軍固守,其中在專門為了抵禦宋軍而設立的隆州布置了重兵[注 14]。同時,北漢國主劉繼元派遣使者前往遼求援[注 15]。
遼景宗耶律賢在得知北宋要攻打北漢之後,曾派遣使者前往質詢原因[注 16],在得到趙光義強硬的回覆[注 17]之後,於太平興國四年(遼紀年乾亨元年)二月,派遣南府宰相耶律沙、冀王塔爾(耶律敵烈)、南院大王耶律色珍(耶律斜軫)以及樞密副使穆濟(耶律抹只)前往援助北漢[注 18]。
戰役過程
太平興國四年三月,戰鬥正式打響。趙光義派遣郢州刺史尹勛主攻隆州[注 20],客省副使齊廷琛、洛苑副使侯美主攻盂縣[注 21],引進使、汾州防禦使田欽祚前往石嶺關與郭進配合作戰。但是田欽祚與郭進不和,致使在作戰時消極避戰,被部下狀告而改授官銜為睦州防禦使,但仍在石嶺關監軍[注 22]。
當月,趙光義派遣六宅使侯繼隆、淄州刺史王貴率部攻打沁州[注 23][注 24],王僎率部攻打汾州[注 25]。
在田欽祚被調職三天後,郭進率軍在西龍門寨擊潰北漢軍[注 26]。九天後,郭進部與耶律沙等人率領的遼軍在一條大河谷前遭遇。遼軍內部在是否渡河與郭進部作戰上產生了爭執[注 27],塔爾率部率先渡河,沒等渡過一半,就被郭進率軍突擊,全軍潰敗。塔爾等人全部戰死,耶律沙、穆濟在隨後趕到的耶律色珍部的掩護下均隻身逃走。此戰中,郭進還繳獲了北漢國主求援的密信,並將其展示給了守城的北漢軍,北漢軍士氣大減。[注 28]
Remove ads
太平興國四年三月,在和白馬嶺之戰差不多相同的時間,趙光義派遣閒廄副使、知府州事折御卿、供奉官尹憲二人率軍攻打嵐州。[注 30]
進入四月,進攻嵐州的部隊在嵐州城外戰勝擊潰北漢軍。兩天後,另外一路宋軍攻克盂縣。[注 31]
十二天後,折御卿擊敗北漢岢嵐軍,抓獲其軍使折令圖。[注 32]
在解暉等人率部成功攻下隆州三天後[注 33],折御卿部攻克嵐州,殺掉了守城將領、北漢憲州刺史郭翊,生擒北漢夔州節度使馬延忠。[注 34]
太平興國四年四月,趙光義趕到太原城下,並於次日慰勞駐軍。第三天,趙光義給劉繼元寫了一份勸降書,不過守城軍士不敢接收。[注 35]
抵達太原的第四天,趙光義來到城西監督宋軍攻城,宋殿前司步軍天武軍軍校荊嗣率眾登城,腳上被射中兩箭,面部被手炮擊中而斷掉兩顆牙。趙光義見狀,賜給荊嗣錦袍銀帶。[注 36]
有將領認為前線容易被誤傷,勸趙光義撤退到後方觀戰,被趙光義拒絕。[注 37]宋軍士氣大振,攻城部隊爭先恐後攻上城牆,數十萬弓箭手用箭把太原城牆射成了刺蝟[注 38]。城內的劉繼元用十錢換一根箭的價格,向城中平民購買北宋射入城中的箭,但是直到太原城被攻陷,這些購買來的箭都沒有能夠再次利用。[注 39]
此時,秉性剛烈的郭進在石嶺關不堪田欽祚的羞辱而自縊身亡,而田欽祚對外公布的郭進的死因是中風。趙光義沒有深入調查,對田欽祚的說法信以為真,[注 40]在追封郭進官爵之後,派遣冀州刺史牛思進前往石嶺關代替郭進。[注 41]
宋軍採取搭屋鑿城牆的方式攻城,趙光義打算進入洞屋中勞軍,被李漢瓊以太危險為由攔了下來。[注 42]
五月,宋軍攻陷太原羊馬城。[注 43]北漢宣徽使范超出城投降,卻被當做是出城作戰的北漢軍隊而被抓獲,在軍旗下斬首。范超在城內的家屬也全部被北漢軍所殺,頭顱被丟出城外。[注 44]
在羊馬城被攻陷的第二天,北漢馬步軍都指揮使郭萬超出城投降。[注 46]次日,趙光義下令:「明天中午,我們在城中開飯。」[注 47]
命令下達,宋軍瘋狂攻城,以至於讓趙光義以為部下們要屠城,連忙撤下部分部隊。[注 48]城上的北漢軍還在固守,而劉繼元於當天在已經致仕的北漢左僕射馬峰的勸說下,最終選擇了投降。[注 49]北漢滅亡,其十個州、一個軍屬地、四十一個縣、三萬五千二百二十戶和三萬軍隊全部歸宋。[注 50]
戰役影響
此戰過後,北宋徹底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但也讓趙光義認為遼國不堪一擊,未等軍隊得到充分休息就直接出擊攻打幽雲十六州地區[注 51],直接導致了後來的高梁河之戰的慘敗。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