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宋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宋纁(1522年—1591年),字伯敬,號栗菴[4]、栗亭[5],河南歸德府商丘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吏部尚書、戶部尚書。諡莊敏[1][6][7]。
生平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壬子科河南鄉試第五十一名舉人,三十五年(1556年)中式丙辰科會試第二百六十四名,未殿試,三十八年(1559年)己未科三甲第八十三名進士。兵部觀政,授永平府推官[8],四十一年(1562年)升山東道監察御史[9],巡視河西務關,巡按應天[10],隆慶元年(1567年)改巡按山西[11]。同年俺答汗攻陷石州,將士捕獲七十七人,判當斬,宋纁訊問後得悉其中被誣陷,釋放逾半,四年(1570年)升順天府府丞[12],同年任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13],期間核對兵卒並淘汰多餘的部隊,節省開支[14]。
與張居正不合,萬曆元年(1573年)引疾回籍,十年(1582年)張居正去世,獲朝廷官員舉薦,十一年(1583年)起復保定巡撫原職[15],賑濟獲鹿縣饑荒,同年升南京戶部右侍郎[16],十二年(1584年)改北京戶部左侍郎[17],總督倉場[18][19]。
十四年(1586年)升戶部尚書,當時明朝國運開始衰退,他力主減少山西災荒地區的稅費,並增加邊疆屯田。十七年(1589年)明神宗同母弟潞王朱翊鏐從京師返回封地衛輝府,明神宗用三十萬白銀為朱翊鏐購買珠寶,在宋纁強烈要求下,減少十萬兩。明神宗增加二十萬白銀慶賀,宋纁堅決反對,明神宗方作罷[20]。
宋纁任戶部尚書的五年,正值各地多災多難。他堅持反對奢華浪費以解決開支,並將資金分成輕重緩急以籌資。十八年(1590年)左都御史吳時來以吏部尚書楊巍年老求去,忌憚宋纁名望在自己之上,於是兩次上疏論劾,宋纁兩次請求辭職,明神宗均沒有許可。同年楊巍致仕後,宋纁改吏部尚書。楊巍任吏部尚書時,不能阻止官員貪污,遇到事情動輒請求上級指示。宋纁上任後,決斷官員賣官鬻爵,並罷免貪污受賄的上百名官員,受到朝廷一致讚譽。他不徇私亦不結黨,當時吏部文選司員外郎缺官,他計畫起用鄒元標,未獲准奏,再疏催促,中極殿大學士申時行擬旨切責,鄒元標出為南京吏部員外郎。宋纁上疏五次請求致仕,未獲准,十九年(1591年)卒於官,贈太子太保,諡莊敏[1]。
宋纁為官凝重,有識力。當時石星任戶部尚書,曾對宋纁說到某地截留巨額賦稅盈餘,可以收為國有。而宋纁則認為「朝廷的賦稅盈餘,應當儲蓄,而不要動輒搜刮。如果皇帝知道地方賦稅盈餘的話,則會升貪侈之心。」當時官員建議將漕運糧儲折價換成白銀,宋纁則執意反對,稱「太倉的糧儲,寧可腐爛也不能虧空,一旦糧食不繼,則沒有解決措施。」[21]
Remove ads
家族
曾祖宋貴;祖父宋謹;父宋霓,贈監察御史。母靳氏(贈孺人);繼母郭氏、劉氏。兄宋照、宋煦[23]。
延伸閱讀
[編]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十五》,出自焦竑《國朝獻徵錄》
《明史卷二百二十四》,出自《明史》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