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宜興窯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宜興窯址,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境內發現的一系列古代窯址[1]

事实速览 宜興窯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概述

當地考古隊在張渚鎮歸徑駱駝墩、唐南村以及丁蜀袱東螻里村、元帆村(下層)發現以細泥制的紅衣陶缽、夾砂粗紅陶鼎、釜及牛鼻式耳罐為特徵的陶器。它們與磨光的石斧、石錛共存於新石器時代遺址中陶器的主要特點,均與太湖流域錢塘江流域馬家浜文化特點相一致,這些地區均發現大量的殘陶碎片[2]

宜興窯業區域與南宋以來的變遷有關:自宋朝遷都南京後,受軍政影響,宜興西部地區的製陶業也投入軍需服務,以「韓瓶」為代表;但宋朝結束後並未明顯發展。直到明朝,陶業逐漸由宜興西部山區向東南方向轉移。明朝初期宜興窯址多分布於沿山一帶,以袱東白泥場、川埠查林大嶺一線為主。明朝中晚期以後,南北窯、勝相互靠攏,逐漸在丁蜀鎮形成新的中心[3],其所產陶器多為粗陶,以缸、壇、盆、罐、壺、砂鍋、碗等日用陶瓷為主,以紫砂壺最為知名[4]

保護

2006年5月25日,宜興窯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分別包括[5]

  • 小窯墩遺址
  • 澗潨窯遺址
  • 真武殿窯群
  • 前墅龍窯
  • 筱王村古窯群
  • 前進窯遺址

2010年,宜興市制定宜興窯址保護規劃通過了江蘇省文物局的論證[6]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