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實踐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實踐論》創作於1937年[1],是毛澤東最重要的哲學作品之一,與《矛盾論》合稱「兩論[2]。此書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上分析批判了教條主義與狹隘經驗主義的根源與危害。[3]

哲學內容

《實踐論》遵循了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人獲取邏輯知識的過程開始於感知(perception)、認知(cognition)與概念化(conceptualizing)三個階段。[4]:4–5人必須把獲取的邏輯知識通過實踐應用於現實以檢驗其真理性。《實踐論》認為其他哲學忽視了認識論中實踐的重要性。

評價

  • 毛澤東自己評價:對《實踐論》「是比較滿意的,《矛盾論》就並不很滿意」。這個評價,他後來始終堅持。1965年,在回答記者斯諾時,他說道:「其實,《矛盾論》不如《實踐論》那篇文章好。《實踐論》是講認識過程,說明人的認識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又向什麼地方去。」[5]
  • 傅雷在寫給兒子的家書中寫道:「『毛選』中的《實踐論》及《矛盾論》,可多看看,這是一切理論的根底……可以幫助你對馬列主義辯證法有深切了解……我本來富於科學精神,看這一類書覺得很容易體會,也很有興趣……」[6]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