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宮崎澤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宮崎澤蟹(學名:Geothelphusa miyazakii)為十足目(Decapoda)溪蟹科(Potamidae)澤蟹屬(Geothelphusa)的甲殼動物。該物種由三宅恆方與邱永彬於1965年首次描述。
Remove ads
形態特徵
宮崎澤蟹中等體型,甲殼略呈方形,長約23毫米,寬約29毫米。甲殼表面光滑,前側緣具顆粒狀隆起,眼窩後棱微隆,額緣微凹。步足末節具有剛毛和小棘刺。螯足明顯不等大,雄蟹螯足發達,內緣具鈍齒,閉合時指部呈現縫隙。
體色以暗紫色為主,關節及指部呈橘紅或橙色。雌蟹螯足對稱且較小,腹部呈寬卵形。雄性第1交接器亞末節約為末節的7倍長,第2交接器具有末孔,抱器膜為長寬比3.8倍的細長結構。[3]
分布與生境
主要分布於台灣南部與北部,包括新北市、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等地;國外分布於日本。其棲息地主要為低海拔(50至200米)山溪兩岸、稻田、水塘邊緣的泥洞或石下等潮濕環境。[3] [4]
生態習性
宮崎澤蟹為陸封性淡水蟹,晝伏夜出,夜間活動覓食。雜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藻類、小型昆蟲等為食,食量較大,能每日攝食體重一半以上的食物。螯足強壯,除用於捕食與自衛外,也常用以挖掘洞穴。[4]
繁殖方面,雌蟹抱卵期約20天,孵化後幼蟹需水域中生活一段時間,待鰓部發育完成後方能上陸。[4]
該物種在台灣俗稱「紅腳仙」(紅腳仙),意指其螯足顏色鮮紅,且行動敏捷、性格活潑。[5]
保護現狀
由於棲息地破壞、水體污染等因素影響,近年來宮崎澤蟹的野外數量有逐漸下降趨勢。建議加強溪流生態保育、控制污染,並避免過度開發其棲息區域,以維持物種生存。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