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納博特囊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納博特囊腫(nabothian cyst, nabothian follicle[1]),也稱納囊、宮頸腺囊腫、宮頸腺體囊腫、子宮頸囊腫,是一類位於宮頸表面的囊腫。
當外宮頸復層鱗狀上皮生長覆蓋過單層柱狀上皮上,遮蓋過子宮頸管口或伸入腺管,將腺管口阻塞;腺管周圍的結締組織增生或瘢痕形成壓迫,使腺管變窄,甚至阻塞,腺體分泌物引流受阻、滯留,腺體逐漸擴大呈囊狀,形成囊腫[2][3]。
病徵
納博特囊腫主要以硬顆粒狀呈象在宮頸表面,子宮頸外口見單個或多個大小不一的灰白色透明囊泡,內含黏稠分泌物。組織學上,腺體呈囊性擴張,囊壁被覆單層上皮,腔內充滿黏稠分泌物[4]。患者只有在安裝避孕膈膜或子宮帽,或者為懷孕準備而檢查子宮頸時才會發現[3]。婦科醫生通過盆腔檢查可以觀察到納博特囊腫的存在[5]。
治療及預後

納博特囊腫並不是一類有害的疾病,通常能夠自愈[3]。一些病例中囊腫的出現或消失,往往與女性的月經周期有關。在極少數情況下,納博特囊腫與慢性宮頸炎有關。通常只有在囊腫較大或呈現其他特徵時才需注意。醫生通常會通過陰道鏡或活檢進行檢查;電烙術、冷凝術等進行切除[6]。
命名
納博特囊腫也稱宮頸腺囊腫、宮頸腺體囊腫等。它命名自德國解剖學家馬丁·納博(Martin Naboth);納博在1707年的文章《De sterilitate mulierum》描述了這種疾病;但是法國外科醫生紀堯姆·達斯諾(Guillaume Desnoues)在更早前描述了此病[7]。
相關
- 囊腫
- 息肉 (醫學)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