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小坂製鍊小坂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小坂製鍊小坂線
Remove ads

小坂線是曾經位於日本秋田縣,由小坂製鍊營運的貨運鐵路線,連接秋田縣大館市大館站和秋田縣鹿角郡小坂町的小坂站,已於1994年停止客運,2009年停止貨運服務。本線另有一條位於茂內站和長木澤站之間的支線,於1951年停駛。

事实速览 小坂線, 概覽 ...

小坂線於1909年由小坂鐵道開始運營,1958 年由同和礦業接手,1989 年改由小坂製鍊運營,路線主要運輸小坂礦山的礦石,礦山關閉後改以運輸濃硫酸為主。在2007 年 2 月底,主要的客戶小坂製鍊停止生產濃硫酸而改生產石膏,改用卡車運輸,小坂線於 2008 年 3 月停止運輸作業。小坂製鍊於同年3月17日向東北運輸局提交了小坂線事業休止的申請,同年9月18 日提交了廢止申請。[1]路線於2009年4月1日正式廢止。廢線跡於2014年租賃或無償轉讓給大館市與小坂町。

Remove ads

路線資料

主線

  • 路線長度(營業距離):22.3公里
  • 軌距:1067mm
  • 車站數:3個(含起點站及終點站,客運服務停止前共10個車站)
  • 複線區間:無(全部單線
  • 電氣化區間:無(全線非電氣化)
  • 閉塞方式:路牌閉塞

支線

廢除時的資料。

  • 路線長度(營業距離):3.8km
  • 軌距:762mm(當時主線也是762mm軌距)
  • 車站數:1個(不計入茂內站)
  • 複線區間:無(全部單線
  • 電氣化區間:無(全線非電氣化)

歷史

小坂礦山最初使用馬車運出礦產,但從明治30年代開始運輸量逐漸上升,修建了架空索道,但是仍然無法應付激增的貨物量,於是修建了鐵路。[2]

1906年(明治39年)11月30日獲得批准鋪設小坂至大館之間的鐵路。當時,大館至茂內、二ツ屋(長木澤)之間已有一條營運中的森林鐵路,於是利用了這條路線的路基,並開始新建而茂內至小坂之間的路線。於1908年(明治41年)9月15日,軌距為762毫米的小坂礦山專用鐵道正式通車,恰於皇太子(後來的大正天皇))前來視察小坂礦山的一週前。1909年(明治42年)1月,小坂鐵道株式會社成立,從小坂礦山接收了這條專用鐵路,並於同年5月7日作為地方鐵路開始運輸營運。[2]鐵路的主要貨運業務,是運輸小坂礦山出產的精礦和冶煉廠生產的貨物。此外,藤田組長木澤製材所和官營代野製材所加工的木材,以及因煙害而被砍伐的長木澤天然杉也經由小坂線運往日本全國各地。由於這些貨運業務的貢獻,大館站的客貨運收入從1909年起連續十年位居秋田縣內第一,直至1919年。由於茂內至小坂區間有高達24.8‰的陡坡,在1928年(昭和3年)決定利用礦山發電廠的多餘電力將該區間電氣化。[2]在茂內興建了變電所,利用回轉變流機(交流側445V、直流側600V,直流側輸出250kW,一台常用、一台備用,由日立製作所製造)供電,並向日立製作所訂購了兩台全新的電力機車。1949年(昭和24年),小雪澤至茂內區間也完成了電氣化。

1958年,小坂鐵道被同和礦業吸收合併,成為該公司的小坂鐵道事務所。

1962年,全線軌距改為1,067毫米,並停止使用電力運作。在762毫米軌距時代,非電氣化區間使用蒸汽機車,電氣化區間則使用電力機車。改變軌距後將客運與貨運服務分離,全線改用柴油動力。

1989年(平成元年),小坂製錬從同和礦業中分離出來,本線成為小坂製錬的小坂線。[3]1994年(平成6年)10月1日,停止客運業務。2008年(平成20年),由於引進了新型熔爐,小坂製錬結束了舊型熔爐所產生的副產品——濃硫酸的製造。因為沒有可供運輸的貨物,小坂線於同年3月結束了貨運列車的營運。同年9月18日,小坂製錬向東北運輸局提交了鐵路事業廢止申請[1],全線於2009年(平成21年)4月1日正式廢止。

Remove ads

年表

  • 1908年明治41年)
    • 2月16日:取得臨時許可證,範圍為鹿角郡小坂村-北秋田郡大館町之間,以及北秋田郡長木村字茂內屋敷至同郡同村字二ツ屋之間。
    • 9月15日:藤田組(DOWA Holdings的前身)開設了小坂礦山專用鐵道(軌距762mm),路線為大館至小坂之間,以及茂內至二ツ屋(後來的長木澤)之間。
  • 1909年(明治42年)
    • 1月25日:小坂鐵道株式會社成立。[4][5]
    • 4月13日:獲得正式許可證
    • 5月7日:由專用鐵道改為小坂鐵道並開始對外營業。大館站、岱野站、茂內站、小坂站、二ツ屋站(後來的長木澤站)開業。
  • 1911年(明治44年)2月16日:指定為輕便鐵道。
  • 1915年(大正4年)10月20日:小雪澤站開業。。
  • 1920年(大正9年)5月1日:支線的二ツ屋站改名為長木澤站。
  • 1926年(大正15年)7月31日:停止支線(茂內 - 長木澤區間)的客運、手提行李及零擔貨運業務。
  • 1927年(昭和2年)12月25日:新澤站開業。
  • 1928年(昭和3年)1月15日:茂內至小坂區間電氣化[4]
  • 1949年(昭和24年)12月10日:小雪澤至茂內區間電氣化。
  • 1951年(昭和26年)4月5日:支線(茂內 - 長木澤區間)廢止。原本與長木澤站連接的長木澤森林鐵道將路線延伸至茂內站以為替代。
  • 1954年(昭和29年)8月1日:雪澤礦泉站開業。
  • 1956年(昭和31年)2月1日:篭谷站開業。
  • 1958年(昭和33年2月1日:小坂鐵道被同和礦業吸收合併,成為其小坂鐵道事業所。
  • 1961年(昭和36年)10月1日:小雪澤站廢止。
  • 1962年(昭和37年)10月1日:全線軌距改為1,067mm,同時停止電氣化運營。
  • 1970年(昭和45年)11月1日:東岱野站開業。
  • 1971年(昭和46年)
    • 10月1日:雪澤礦泉站改名為雪澤溫泉站。
    • 11月10日:深澤站開業。
  • 1985年(昭和60年)10月1日:古館站開業[6]
  • 1988年(昭和63年)12月1日:客運列車開始實施一人駕駛。
  • 1989年(平成元年)10月1日:小坂製煉從同和礦業中獨立出來,小坂線成為該公司的路線。[3]
  • 1994年(平成6年)110月1日:廢止客運業務,轉型為專營貨運的鐵道。[7]岱野站、東岱野站、雪澤溫泉站、新澤站、深澤站、篭谷站、古館站廢止。
  • 2004年(平成16年)11月9日:約下午2點,一列載有濃硫酸、編組15節、開往大館的貨運列車在舊雪澤溫泉站附近行駛時,有11節車廂脫軌。所幸沒有濃硫酸洩漏,也沒有人員受傷。濃硫酸的抽運作業於同月25日完成。[8]
  • 2006年(平成18年)1月14日:約上午10點30分,一列載有濃硫酸、編組12節的貨運列車,因為路線上的積雪導致列車頭的機車脫軌。同樣沒有濃硫酸洩漏或人員受傷。
  • 2008年(平成20年)
    • 3月4日:列車的濃硫酸運輸業務結束。
    • 3月12日:停放在小坂站的貨車進行廢車回送,至此列車運行完全結束。
    • 9月18日:向東北運輸局提交鐵道事業廢止申請[1]
  • 2009年(平成21年)4月1日:全線正式廢止。
Remove ads

廢線後

  • 2014年(平成26)
    • 3月24日:位於小坂町的舊鐵路車站、橋梁、平交道、建築物和車輛,無償轉讓給小坂町,並簽訂了舊小坂車站內的土地租賃合同。 [9]
    • 4月1日:位於大館市的舊鐵路土地和建築物,無償轉讓給大館市。 [10]
      • 11月2日:Panasonic舉辦活動,使用其乾電池「 EVOLTA 」驅動的火車行駛於廢棄的鐵路線。

營運狀態

貨物列車

1963年10月1日修訂

上下行列車各5班,行駛時間49至86分鐘,除了運送小坂製鍊所的原料及產品外,還運送大館營林署轄區國有林的木材、薪炭,以及花岡礦山的礦石到小坂製鍊所。

2008年3月停駛前

每日運行兩趟專用貨運列車。週六、週日、假日以及貨運量較少的日子停駛。通常使用一部機車牽引,但在小坂往茂內之間,行駛於陡坡的上行列車則以三重聯運行。因此在茂內往小坂有重聯機車的回送列車。

這條鐵道基本上是為了運送由小坂町的小坂製煉所生產的濃硫酸,將其運往秋田市的秋田製煉飯島製煉所,因此列車會牽引濃硫酸罐車。此外,有時也會連結從小坂站出發的貨櫃車或運送苛性鈉的罐車。

旅客列車

1963年10月1日修訂

上下行列車9班,全部與同和礦業花岡線直通運行。小坂線上行時間為35-36分鐘,下行時間為36-37分鐘,花岡至小坂間行車時間為44-46分鐘。

內燃機車

DD130型
1967年1968年間製造。為了增加花岡線的運輸能力,引進了三輛。有總控重聯裝置,所以一直使用到路線停駛。
DD13型
該機車為原屬於片上鐵道事業所的 556號車,於1978年引進本線。主要用於執行除雪列車、道碴運輸,或在DD130型機車入廠檢修時作為替代用車,一直服役到路線廢止。。
DD10型
本型共有3輛,用於花岡線的貨物運輸以及小坂站內的調車作業。然而,隨著花岡線在1983年廢止,其中2輛機車報廢,剩下的1輛因專用調車機(DD13型)進入本線而失去必要性,於1995年報廢。

除雪車

Ki100型
原 日本國鐵Ki135號車 ,重新編號為 Ki115。

蓬守車

Wafu 28000型
1962年小坂鐵道將軌距從762mm改為1067mm時,新造引進的車輛。由日本車輛製造,共有5輛。載重量為8噸。 [11]
雖然形式編號為「WaFu 28000型」,但與日本國鐵的 WaFu 28000型無關。本型車沒有平台,為鋼製,設計上是以日本國鐵的 WaFu 25000型 為基礎。[11]

敞車

ToMu 500
原片上鐵道事業所的 ToMu 501、502,於1969年轉移至小坂線。這兩輛車的原編號為日本國鐵的 To 501、To 502。
ToRa 4000系列
原日本國鐵的 ToRa 4156、4200(後分別改編號為 4001、4002)。
Toki 15000系列
共有15輛。與日本國鐵的 ToKi 15000型 為同型車。在花岡線廢止後,其中10輛轉移到片上鐵道事業所。

斗車

Hoki 800型
原日本國鐵Hoki 909號。

柴聯車

Kiha 2100型
於1962年製造的柴油客車,共有七輛。其中三輛改裝為單人駕駛,而KiHa2104改為KiHa2108。使用到小坂線客運服務停止。 1981年、1983年有兩輛車被轉讓給片上鐵道事業所。客運服務停止後,有兩輛車被轉讓給弘南鐵道,行駛於黑石線

車站列表

位置以廢除時為準,所有車站均位於秋田縣

更多信息 站名, 站間距離 ...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