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尹善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尹善道
Remove ads

尹善道(1587年—1671年),字約而,號孤山海翁,死後追諡為忠憲,17世紀朝鮮王朝時調大家,與鄭澈朴仁老並稱朝鮮三大國語詩人[a],也是朝鮮山水田園文學的集大成者。[1]:613-614[2]:1300[3]

事实速览 尹善道, 朝代 ...
事实速览 諺文, 漢字 ...

尹善道出生於朝鮮王朝兩班家庭,1612年進士及第後步入仕途,是南人黨強硬派人物。由於其所處年代,朝鮮黨爭激烈,多次被革職、流放,在鄉村或漁村度過人生大部分時間,並創作了大量優秀的山水田園作品。他在盈德流配後,在故鄉海南所寫的《山中新曲》(包括《朝霧謠》、《夏雨謠》、《日暮謠》、《夜深謠》、《飢歲嘆》、《五友歌》)、《山中續新曲》,以及老後隱退時所作的《漁父四時詞》都是他的代表作[1]:609-614[4]:793-794。《海東歌謠》的編撰者金壽長這樣評價他的作品:「此翁歌法,脫垢清高,吾觀此,則難登萬丈之峰。」[1]:619

Remove ads

生平

尹善道1587年(宣祖20年)出生於朝鮮王朝漢陽的一個兩班家庭,自幼博覽群書,1612年進士及第。尹善道走上仕途之時,正值光海君實行暴政,朝鮮黨爭激烈。1616年,他以成均館儒生的身份上疏直言彈劾權臣李爾瞻,遭到報復,翌年被流配到咸鏡北道慶源。1623年仁祖反正後,尹善道獲釋,並被任命為義禁府都事。但在赴任伊始,他就辭官回到故鄉全羅道海南[1]:609[3]

1628年,尹善道在別試文科初試狀元及第後,成為鳳林大君(朝鮮孝宗)的老師。次年,他受命出任刑曹正郎,1632年晉升為漢城府庶尹。1633年,他在增廣文科考試中再次中榜,升為文學之職,但不久因受到陷害而被降職。1636年後金入侵朝鮮,他率弟子數百人赴江華島準備參加抗戰。途中,他聽說江華島陷落,朝鮮與後金議和後,憤而駕船改去濟州島。途中,他見甫吉島風景秀美,決定在那裡定居,並建樂書齋。1638年,仁祖以他戰後未去朝見為由,又把他流放到盈德一年。[4]:793-794[1]:609[3]

1652年(孝宗3年),尹善道受命出任禮曹參議之職,但因西人黨中傷再度辭職。1657年,他被恢復中樞府僉知事的官職。次年在任同副承旨時,他因書院撤廢問題與西人黨宋時烈等人激烈衝突而遭彈劾。1660年孝宗死後,他準備借孝宗的葬地和慈懿太妃的服喪問題打壓西人黨,但再次遭到失敗,被流放到三水,直至1667年獲釋。1675年(肅宗1年),南人黨在他死後的第4年再次執政,他被追贈為吏曹判書。[4]:793-794[1]:609[3][5]

Remove ads

文學成就

Thumb
尹善道著作《孤山遺稿》

尹善道是17世紀朝鮮時調大家,與鄭澈朴仁老並稱朝鮮三大國語詩人,也是朝鮮山水田園文學的集大成者。與其他山水田園作家一樣,尹善道把山水田園當成超脫現實的精神歸宿。他說:「上君子出處世,出與處二道而已,非朝廷則山林,乃古語也。」他的山水田園時調境界淡雅脫俗,自然天成,將山水田園當作審美客體,用「靜觀忘求」的審美態度去體驗和描繪美麗的大自然,把山水田園當成超脫現實的精神歸宿[1]:610-614。《海東歌謠》的編撰者金壽長這樣評價尹善道:「此翁歌法,脫垢清高,吾觀此,則難登萬丈之峰。」[1]:619[2]:1300

尹善道留有文集《孤山遺稿》六卷。《孤山遺稿》收時調《山中新曲》18首,《續山中新曲》2首,《古琴詠》1首,《贈伴琴》1首,《初宴曲》、《罷宴曲》各2首,《夢天謠》3首,《述懷部》5首,《兩後謠》1首和《漁父四時詞》40首。其中《山中新曲》、《續山中新曲》、《漁父四時詞》共60首,都是描寫山水田園生活的。[1]:609-610[6]:576

尹善道最具代表性的長篇時調《漁父四時調》對漁父春、夏、秋、冬四季的生活作了十分細膩動人的描繪。《漁父四時調》是他根據高麗流傳下來的民間《漁父詞》改撰的,他在《漁父四時詞跋》中讚賞《漁父詞》說:「東方古有漁父詞,未知何人所為而集古詩而成腔者也。諷詠則江風海雨,生牙頰間,令人飄飄然,有遺世獨立之意。」《五友歌》是《山中新曲》中的一篇連時調。詩人將水、石、松、竹、月比作知心朋友來讚美,以表現自己對現實的態度和生活情操。[1]:612[6]:576[2]:1299-1300

Remove ads

紀念

Thumb
甫吉島尹善道園林洗然亭

尹善道故居甫吉島尹善道園林在1992年1月11日被指定為韓國第368號歷史遺蹟,2008年1月8日被指定為韓國第34號名勝。[7]

注釋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