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尼克斯級通報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尼克斯级通报舰
Remove ads

尼克斯級通報艦是19世紀50年代早期普魯士海軍設計建造的兩艘通報艦,分別是「尼克斯」號「沙羅曼蛇」號英語SMS Salamander (1850)。在第一次石勒蘇益格戰爭後,由於意識到薄弱的艦隊無法挑戰丹麥對普魯士和德國港口實施封鎖的能力,這兩艦於是在普魯士的阿達爾貝爾特王子敦促下作為一項旨在加強艦隊的適度計劃的一部分而被下單訂購。這些船隻是淺吃水的小型船隻,因為它們打算在靠近海岸的地方保衛普魯士的海岸線。這兩艘船在1855年被出售給英國皇家海軍以換回巡航艦「忒提斯」號英語HMS Thetis (1846)[b]之前都沒有在普魯士海軍中進行重要的服役。出售給英國方面後,兩艦分別被更名為「威悉河」號(HMS Weser[c]和「新兵」號(HMS Recruit[d],前者在1855年晚些時候參加了黑海的克里米亞戰爭。之後兩艦幾乎沒有什麼活動,「新兵」號1861年就被閒置了,「威悉河」號也緊隨其後也在1865年退役。1870年,「新兵」號被賣給了英國商船隊,而「威悉河」號在1873年被拆解。

事实速览 概況, 技術數據 ...
Remove ads

設計

在1848年第一次石勒蘇益格戰爭的初期,普魯士的阿達爾貝特王子意識到普魯士海軍的實力相比於丹麥海軍的弱小。這促使他尋求增加海軍的預算[5]。而丹麥海軍帶來的海上封鎖迫使普魯士政府徵用了像「普魯西切爾·阿德勒」號這樣的郵政蒸汽船來保護德國商船。在1848年8月停戰後,普魯士海軍被迫解散,同時也放棄了這些被徵用的民用船隻,但阿達爾貝特王子仍未放棄推動加強海軍實力的努力[6]

阿達爾貝特最初設想的是能夠在淺海沿岸水域運作的平底蒸汽炮艦。他向德國的克拉威特和德夫里恩特船廠以及英國的羅賓遜和拉塞爾公司提交了設計需求。因後者比德國建造商更有經驗,所以阿達爾貝特最終將合同授予了羅賓遜和拉塞爾公司。阿達爾貝特和英國海軍建築師約翰·史考特·羅素約定建造兩艘鐵質船體的小型通報艦。這一設計的兩端都有能雙向操控的,而船體線條也應該允許船隻向前行進或向後倒車。這種明輪船的設計工作於1849年完成,並於1850年獲得批准,當年3月付款後腓特烈·威廉四世國王批准了阿達爾貝特提出的將這兩艦命名為「尼克斯」號和「沙羅曼蛇」號的意見。與羅賓遜和拉塞爾公司簽訂的合同還包括在英國方面的協助下在普魯士本土建造更大的明輪船「但澤」號英語SMS Danzig (1851)[e]

Remove ads

諸元

尼克斯級的水線長度為53.05米(174英尺1英寸),全長為53.85米(176英尺8英寸),船體寬度為7.2米(23英尺7英寸),槳輪寬度為12.4米(40英尺8英寸)。設計排水量為389 t(383 long ton),滿載排水量為430 t(420 long ton),吃水深度為2米(6英尺7英寸)。設計吃水深度非常淺是為了讓船只能夠在普魯士海岸的淺水區巡航。兩艦的鐵質船體採用橫向鐵框架和木質甲板。船體被分為十三個水密隔艙,並且有貫穿整個船底的雙層底英語Double bottom[f]設計。[5][9]

這些船隻由兩台雙缸單脹式船用蒸汽機驅動位於船體中部兩側的兩具槳輪。每具槳輪上各有十四枚槳葉,直徑為5米(16英尺)。蒸汽由四個鍋爐提供,廢氣分別通過兩根煙囪排出。鍋爐分為兩個鍋爐室,一個在機艙前部,另一個在後部。兩艦的推進系統額定功率為600匹公制馬力(592匹指示馬力),最高速度為13(24公里每小時;15英里每小時)。以10節(19公里每小時;12英里每小時)的速度航行時,兩艦可以續航2,500海里(4,600公里;2,900英里)。為了補備蒸汽動力,艦上還攜帶了一套包括兩根桅杆的帆裝,每根桅杆上配有一塊方帆和一塊下帆,以及一塊前風帆。總帆面積約為350 m2(3,800 sq ft)[9]。為保護推進機械,煤炭倉位於發動機和鍋爐室的兩側,而鐵質船體也會增加船隻的抗損傷能力[5]

艦上常規配備4名軍官以及70名水手。船身轉向由分別安裝在艦首和艦尾的舵來控制,兩具舵都可以固定。兩艦的穩定性較強,但轉彎半徑較大以至於在航行時根本無法良好操控。艦上的武備包括4門25磅迫擊炮,最初設計時還計劃有4門12磅短管炮,但實際這幾門炮從未被安裝過。[9]

Remove ads

艦隻

更多信息 艦名, 建造者 ...

服役歷史

「沙羅曼蛇」號首先完工,在1850年12月開始進行海上試航並在當月底橫渡北海。但該艦很快就在1851年1月在斯德丁退出現役,並在那裡服預備役。1851年4月該艦被重新啟用,以將「尼克斯」號從奧得河口的擱淺處拖出。由於船員對操作蒸汽船的不熟悉,以及尼克斯級自身設計上的缺陷(主要是因為木製的鍋爐艙),兩艦在服役期間發生了一系列與鍋爐有關的火災事故。最終這兩艦在普魯士的服役時間很短。整個服役期間,兩艦參加了有限的訓練演習,並運送普魯士貴族成員,包括阿達爾貝特親王和腓特烈·威廉四世國王在波羅的海上進行巡航。此外的時間大多處於閒置狀態。在1853年6月,「沙羅曼蛇」號由於船員爆發霍亂疫情而不得不退役。[10][11]

到了1854年底,普魯士海軍確信這兩艘艦對他們毫無用處,於是被安排與英國皇家海軍進行交易,以確保能換迴風帆護衛艦「忒提斯」號。兩艦於當年11月離開但澤,在前往英國的途中於亞德灣參加了威廉港海軍基地的成立儀式。後來,兩艦由於漢諾威王國拒絕經不萊梅前往英國並補充燃煤,而與之發生了一起小規模的外交事件。抵達英國後,兩艦於1855年1月12日正式被移交給英國皇家海軍。[12][13]

隨後,兩艦分別更名為「威悉河」號和「新兵」號,並在經過簡短的翻新後被派往地中海。「威悉河」號在同年晚些時候在克里米亞戰爭中與俄羅斯軍隊交戰。10月11日,該艦的指揮官約翰·埃德蒙·康梅雷爾英語John Edmund Commerell和副艦長威廉·托馬斯·里卡德英語William Thomas Rickard亞速海發動了一次突襲行動,並因此被授予維多利亞十字勳章。該艦於10月17日參加了金伯恩戰役。之後,兩艦都沒有在英國艦隊中參與重大行動,而是在馬耳他的瓦萊塔停泊數年。「威悉河」號在1859年至1861年進行了翻新,但在1865年被退役後並沒有參與重大任務,最終於1873年被賣給了拆船廠。與此同時,「新兵」號於1861年被停用。該船於1870年被賣給商船公司,並於1878年成為開普敦的的一座火藥庫。[12][14][15][16][17]

Remove ads

腳註

參考書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