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鵝鑾鼻野百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鵝鑾鼻野百合(學名:Crotalaria similis Hemsl.)又稱屏東豬屎豆,豆科豬屎豆屬(Crotalaria)的多年生匍匐狀草本植物,為臺灣特有種,分布侷限於恆春半島東部海邊。
Remove ads
形態
鵝鑾鼻野百合為一斜上生長的小型草本植株高5至20公分,密被柔毛。葉為單葉,近無柄,葉形由卵形至橢圓形,葉長3至8公厘,葉寬2至4公厘,先端銳尖;且無托葉。其花序為頂生的總狀花序,具有3至5朵花,或為單生花;在花萼的基部有2枚小苞片;花萼長約6公厘,上部二裂但稍合生,密被毛;黃色花冠與花萼等長[1][2][3],雄蕊有兩形花葯,花粉形態相同,約20微米,均為三溝孔粒,外壁為圓孔狀至細穿孔紋[4]。果實為長圓形莢果,長1公分;具有10至22顆種子[1][2][3]。
分類
鵝鑾鼻野百合的首次命名在1895年,英國植物學家威廉·博廷·赫姆斯利在Annals of botany發表,他根據韓爾禮存放到邱園中的臺灣植物標本描述數個新種,鵝鑾鼻野百合即為其中之一,證據標本的採集號252號,赫姆斯利認為本種的形態與產於緬甸的Crotalaria perpusilla Collett & Hemsl.極為相似,但葉片較為狹窄。[5]
分布與棲地
鵝鑾鼻野百合是臺灣原生野百合屬植物中,分布最狹隘且族群數量最稀少的物種,僅分布於墾丁東部沿岸,海拔100公尺以下開闊草地[1][2][3]。有兩個數量較多的分布中心,一群在恆春半島的風吹沙,約佔全部族群之一半,另一群在龍磐草原,約佔全部族群三成。生育地涵蓋幾種類型,包括鈣質紅土地、沙地及草生地等,所有生育地類型中,鵝鑾鼻野百合出現在草生地數量最多;其次為沙地;鈣質紅土地最少。林介龍等人的研究指出過度的人為干擾,如造林、人為植栽、踐踏等明顯造成族群消失,但是如放牧的有限度干擾可能有利其生存[6][7]。
人工育種及利用
鵝鑾鼻野百合因棲地侷限,數量稀少,屬於瀕危物種[6][7][8],未栽培利用;但同屬野百合屬(Crotalaria)的豆科植物中大葉(Crotalaria verrucosa L.)、黃野百合(Crotalaria pallida Ait. var. obovata (G. Don) Polhill.)及南美豬屎豆(Crotalaria zanzibarica Benth.)等可做為藥用,但這些藥材可能含有的生物鹼對人類有一定的毒性[9]。
參考文獻
擴展閱讀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