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岸上腔吻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岸上腔吻鱈(學名:Coelorhynchus kishinouyei),又稱岸上氏鬚鱈、胸斑腔吻鱈,為長尾鱈科腔吻鱈屬的魚類。分布於日本南部三崎、駿河灣、高知等外海以及台灣東港西南海域和東中國海琉球海溝北部等,屬於西北太平洋水深250-450米的遠洋底層魚類。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三崎。[1]
Remove ads
分布
深度
水深100~300公尺。
特徵
身體甚為側扁,最高體高為胸鰭基部處寬度的1.5倍,越往尾部越尖細,頭部較扁平,吻短而鈍。眼大而圓,口小,齒為錐狀,六列排成寬齒帶;體被櫛鱗,鱗片上之小棘平行排列。腹鰭和肛門距離較近,最長鰭條可達肛門,發光器中長,由肛門起向前延伸止於兩腹鰭基底之間,胸鰭基部上方有一大的原型黑斑。體色一般為灰褐色或暗紅色,腹部白色。體長可達36公分。
生態
本魚棲息於數百公尺深的深海,以沙泥質中之有機物為食,偶而在胃中發現甲殼類。生殖季在二月到四月。游動緩慢,喜靜伏。
經濟利用
一般均作下雜魚處理或做成魚粉。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