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崔德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崔德新
Remove ads

崔德新(韓語:최덕신,1914年9月17日—1989年11月16日),朝鮮半島政治人物、前大韓民國陸軍中將,曾任韓國外務部(今外交部)部長,並短暫代理過國家重建最高會議內閣首班(相當於國務總理),1976年與其妻子一起流亡海外,最終投奔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是向朝鮮投誠的逃亡者中最高級別的原韓國官員[1]

事实速览 崔德新최덕신, 總統 ...
Remove ads

生平

早年

崔德新於1914年出生在日本統治下的朝鮮平安北道義州郡,其父為朝鮮獨立運動活動家崔東旿。崔東旿在中國東北創立了兩年制軍政學校「樺成義塾」,後來成為朝鮮最高領導人的金日成曾在此就讀。崔德新9歲時,與其母一同到中國投奔崔東旿。1933年,崔德新入讀中國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德文班就讀,1936年比敘陸軍官校第10期畢業,安排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擔任德語翻譯,不久又到基層部隊擔任作戰參謀。1940年,韓國光復軍成立,崔德新借調到光復軍擔任宣傳課長。之後又進入孫立人的新38師,擔任新兵營少校營長,隨遠征軍進入緬甸[1]

抗日戰爭結束後,崔德新正式進入韓國光復軍,擔任光復軍華南韓籍士兵集訓總隊隊長。回國後,崔德新應安排進入韓國陸軍警備官校特別班學習,不久由少尉晉升為少校,接着先後擔任駐大田韓國陸軍第2團團長、陸軍官校首任校長、第3師師長等職,1949年赴美國深造[1]

回到韓國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剛剛回國的崔德新上任第11師師長,任內採取「堅壁清野」的戰術,避免與朝鮮游擊隊直接衝突。但由於「堅壁清野」的戰術過於殘忍,崔德新的部下甚至用燒房子的方式來驅趕百姓,因此落得「屠夫」的名聲。1952年,崔德新獲任命為韓國駐日本東京的軍事聯絡官,之後又參加了板門店停戰談判。朝鮮戰爭結束後,崔德新繼續在國軍服役,直到1956年以陸軍中將軍銜退役[1]

1956年4月,韓國政府任命崔德新為韓國駐越南共和國(南越)公使,開始外交生涯,任內曾兼任韓國駐泰國公使。1961年,五一六軍事政變之後,剛剛上台的韓國總統朴正熙由於十分景仰曾任陸軍官校校長的崔德新,立刻將他調回國內擔任外務部部長。1963年,崔德新自請外調,擔任韓國駐西德大使韓語주 독일 대한민국 대사관。1967年,由於韓德兩國在東柏林事件等案上爆發一系列外交摩擦,崔德新遭撤換回國。回國後,朴正熙對崔德新心生猜忌,懷疑他與「親北勢力」暗中勾結,甚至質問他為什麼暗中庇護「逃北分子」[1]

流亡及越北

此後,崔德新逐漸遠離政壇,出任韓國天道教首領,由於對朴正熙獨裁統治越發不滿;1976年2月17日,崔德新藉着赴東京出席宗教會議的機會,與妻子柳美英一起逃亡,並發表「脫離韓國宣言」,公開與朴正熙決裂。崔德新1976年2月移居美國,之後長期往來於日本和美國,積極聯繫民主人士,開展反朴正熙活動[1][2]

1978年11月,崔德新訪問平壤,並得到金日成接見。此後,崔德新數次出入平壤,並公開稱頌朝鮮的成就。1986年9月,他離開美國赴朝定居,任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副委員長。1987年4月獲金日成勳章[3]。1989年3月任天道教青友黨中央委員長。1989年5月任朝鮮宗教協會會長。1989年11月16日,崔德新逝世,平壤官方以國葬規格將其安葬在愛國烈士陵園[2][4]

家庭

崔德新夫人柳美英,1976年與崔德新一起流亡海外,並於1986年定居北韓。曾任天道教青友黨中央委員會委員長、第十屆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委員及檀君民族統一協議會委員長等職務。2016年11月23日病逝[5]

崔德新的岳父(柳美英之父)為朝鮮獨立運動活動家柳東説韓語유동열(或作柳東悅),韓國獨立後曾於盟軍託管朝鮮時期擔任美軍政廳統衛部(韓國國防部前身)部長,朝鮮戰爭爆發後被朝鮮人民軍俘虜,後在轉移途中死於美軍空襲[6]

崔德新與柳美英育有兩子三女,當時均未隨父母一起流亡,而是留在韓國[5]

長子崔建國韓語최건국已於2016年逝世。2019年,崔德新次子崔仁國韓語최인국投奔朝鮮[7]

著作

  • 《我在南韓三十年:在民族分裂的悲劇中》,平壤:外文出版社,1989年。

影視形象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