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州 (奧斯曼帝國)

鄂圖曼帝國後期的一級行政區劃,也譯為省或行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地區土耳其語Vilayet土耳其語發音:[vilaːˈjet],音譯為「維拉亞特」或「維拉耶」),奧斯曼帝國後期的一級行政區劃,也有譯為行省,1867年1月27日,奧斯曼帝國頒布《維拉亞特法英語Vilayet Law[a]後正式將全國原來的各個省份(Eyalet)重新劃分為州。[1]在全國範圍內頒布的《維拉亞特法》是「坦志麥特」系列改革的一部分,被載入了1856年的皇家法令英語Ottoman Reform Edict of 1856。省區改革首先在多瑙州英語Danube Vilayet實施,多瑙州為改革派的重要人物米德哈特帕夏專門在1864年成立的。改革是逐步推進的,直到1884年,才擴展到帝國的全部省份。[1]

詞源

土耳其語詞彙「vilayet」,源自阿拉伯語詞彙「Wilayah」(或記作wilaya)。在阿拉伯語中,詞彙「wilaya」可以用來表示一個省、地區或區,不特指任何特定行政區劃。奧斯曼帝國將它用作了特定的行政區劃。[2]

阿拉伯語的「wilayah」(ولاية)、波斯語的「velâyat」(ولایت)、土耳其語的「vilayet」、烏爾都語的「vilayat」和維吾爾語的「Wilayit」(ۋىلايىتى‎)等都是同源詞語,但在中文中的翻譯並不相同。在阿拉伯語中,使用「wilayah」來對譯美國行政區劃中的「」(state),阿拉伯國家使用「wilayah」做區劃名的有阿爾及利亞蘇丹阿曼突尼斯毛里塔尼亞等,對應的翻譯則有「省」、「地區」、「州」等。在中國新疆阿勒泰地區塔城地區等區劃中的「地區」其對應的維語詞彙即是「Wilayit」。

行政區劃

在1840年代,奧斯曼帝國就已經開始了它行政區劃的現代化,並將它的省份(eyalet)固定化,[3]但《維拉亞特法》將之推廣到了鄂圖曼全國,將各級行政區劃分為:一級區劃州(vilayet),二級區劃桑賈克(sanjak,也譯為旗),三級區劃卡扎(kaza)或里瓦(liva),四級區劃納西耶英語nahiye(nahiye)。州的長官稱「瓦利」(vali),桑賈克的長官稱「穆塔薩勒夫」(Mutasarrıf),卡扎、利瓦的長官稱「凱馬坎英語Kaymakam」(kaimakam),而納西耶的長官稱「穆迪爾」(müdir)。[1]

地圖

大約1885年時奧斯曼帝國的各個州。

列表

州、旗、自治領,約1876年

州、旗、自治領,約1876年:[4]

更多信息 州份, 所轄桑賈克(旗) ...
Remove ads

1917年時的州和自治桑賈克

1917年時的州和獨立桑賈克:[5]

更多信息 州(維拉耶), 自治旗(桑賈克) ...
Remove ads

封國和自治體

Remove ads

圖集

參見

注釋

參考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