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巴加爾大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巴加尔大帝
Remove ads

克伊尼奇·哈納布·巴加爾(K'inich Janaab Pakal [kʼihniʧ χanaːɓ pakal];603年3月24日—683年8月29日[1][註 1]),亦稱為巴加爾大帝巴加爾二世瑪雅文明古典時期城邦帕倫克國王。公元615年7月26日他十二歲那年繼承王位[1],在位長達68年,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美洲君王、全世界有確切日期的在位時間第五長的主權國家君王。許多現存的帕倫克建築與碑文都是在巴加爾的統治期間被建立。

事实速览 巴加爾K'inich Janaab Pakal I, 統治 ...
Remove ads

名稱

Thumb
Thumb
巴加爾的名字字符

巴加爾的全名「Kʼinich Janaab Pakal」意味著「光芒四射的玉米花(?)盾」,在古典馬雅語中又寫作KʼINICH-JANA꞉B-PAKAL-la、KʼINICH-JANA꞉B-pa-ka-la或KʼINICH-ja-na-bi-pa-ka-la[3]。在這個意思被現代史學家正確破譯之前,巴加爾曾被現代人賦予許多不同的代號,例如「太陽盾」或「8 Ahau」。

馬雅人沒有在統治者的頭銜後方添加數字序號的習慣,因此「巴加爾二世」(Pakal II)這種稱呼只不過是現代學者為了方便與後世的幾個同名國王區隔開來而附加上去的。他有時被稱呼為「巴加爾二世」,有時也被稱呼為「巴加爾一世」(Pakal I),這是從兩個不同角度為他賦予的序列。當稱呼他為巴加爾二世時,所謂的「一世」指的是他的同名外祖父哈納布·巴加爾英語Janahb Pakal。但這位外祖父是否曾任國王這件事本身存在爭議性。因此若以統治者的頭銜角度為巴加爾賦予序列,他是帕倫克第一個可經證實的名喚巴加爾的國王,故亦稱呼其為「巴加爾一世[4]

Remove ads

歷史

帕倫克是瑪雅西部地區最大的城邦,巴加爾所處的王朝開始於公元431年,在巴加爾繼位以前,帕倫克兩次被瑪雅中部強國卡拉克穆爾打敗,國勢衰微。他在位68年之長,帕倫克城邦重新走向強大,並成為瑪雅西部地區的「霸主」。因此現代有些史學家讚揚他的文功武略,稱之為「巴加爾大帝」。另一方面,巴加爾的時代,帕倫克在建築藝術等方面均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

按照瑪雅的傳統,王位傳承是按照父系進行的,而巴加爾大帝卻是按母系繼承的王位[5](巴加爾大帝的母親是先王的公主),所以,雖然巴加爾大帝文功武略,並使得帕倫克走向鼎盛,但他仍然必須神化自己。他把自己的母親扎克·庫克英語Sak K'uk'稱作瑪雅神話中女神,而自己的生日又恰巧與女神同一天,以宣示自己繼承王位的合法性。同時在帕倫克各地豎立起大量的紀念碑,把自己的王朝血統追溯至公元431年帕倫克王朝的開創者。

巴加爾大帝死後,他的兒子坎巴拉姆二世繼位,繼續把巴加爾大帝神化。除修造完巴加爾大帝的陵墓外,另建造了數座神廟,上面銘刻有大量裝飾和文字,包括巴加爾大帝的和他自己的形象。

Remove ads

巴加爾大帝陵墓

Thumb
巴加爾大帝陵墓的石棺上的神話圖案。類似現代宇宙飛船圖案,不過一般嚴肅的歷史學家認為是巴加爾大帝在地府旅行

1949年,墨西哥考古學家亞爾伯托·魯茲英語Alberto Ruz Lhuillier在考察帕倫克的一座神廟時注意神廟內殿的地板上有特殊與眾不同的石板,打開石板後發現了一處階梯地道,於是他開始挖掘,經過三年的努力,他的考察隊發現了藏於神廟之下的國王陵墓[5]。並且發現了許多珍貴的陪葬品,以及國王的石棺,石棺中國王的遺骸。經過許多專家的努力,60年代,確認了此遺骸正是帕倫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國王巴加爾大帝。巴加爾大帝陵墓的發現是成為二十世紀考古學界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許多年來一直認為瑪雅的金字塔是用作神廟,與埃及用作陵墓的金字塔不同,巴加爾大帝陵墓的發現,使這種觀點發生了變化。

另外一件引起世人注意的事件,是巴加爾大帝石棺的頂蓋上有類似於現代宇宙飛船的圖案,這個圖案曾經引起過很大的討論,至今其意義仍然不是很清楚,不過一般嚴肅的歷史學家仍然認為那只是個普通的神話圖案,圖案中巴加爾大帝正在跌入地府,而他背後則是升起的聖樹

註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