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36年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大起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36年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大起义
Remove ads

1936-1939年巴勒斯坦阿拉伯起義,又稱為大起義(al-Thawra al-Kubra),[1] 巴勒斯坦大起義(Thawrat Filastin al-Kubra)[2],是1936年到1939年期間因巴勒斯坦託管地阿拉伯人為了反對英國對巴勒斯坦的託管統治而爆發的起義。起義目的要求阿拉伯獨立,減少猶太人移民與土地購買政策。[3] 起義爆發時,正值猶太人移民湧入巴勒斯坦的高峰期,這一年約有6萬猶太移民在英國的支持下移民巴勒斯坦,而當地的猶太人口也從原先的57,000人增長到1935年的320,000人。[4] 而且因為農村之中的陷入困境的法拉欣被迫搬到城市以期望擺脫赤貧時卻發現自己被社會邊緣化,而他們的處境也變得越來越艱難。[5]

事实速览 1936–1939年巴勒斯坦阿拉伯大起義, 日期 ...

自1920年以來,巴勒斯坦猶太人與阿拉伯人衝突不斷,而起義的直接導火索便是卡薩姆組織殺害了兩名猶太人,以及猶太槍手作為報復殺害了兩名阿拉伯勞工,這些衝突事件令巴勒斯坦陷入暴力衝突之中。[6] 騷亂爆發一個月後,1936年5月16日,阿明·侯賽尼宣布當天為「巴勒斯坦日」,並呼籲在此日舉行大罷工。

依舒夫的許多人將這次巴勒斯坦起義稱為「不道德的、恐怖的」,並經常將此與法西斯主義和納粹主義相提並論。[7]戴維·本-古里安將此次阿拉伯人起義的原因歸於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對巴勒斯坦日益增長的猶太經濟力量的恐懼、和反對大量猶太移民巴勒斯坦,以及對英國同情猶太復國主義的恐懼。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