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巴西第四共和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巴西第四共和國
Remove ads

巴西第四共和國(葡萄牙語:Quarta República Brasileira),又稱民粹主義時期(葡萄牙語:Período Populista)、新共和國(葡萄牙語:República Nova)、民主時期(葡萄牙語:Período Democrático)、46年共和國(葡萄牙語:República de 46),是20世紀中葉巴西新國家體制結束後、軍事獨裁政權建立前的歷史時期,一般認為始於1946年尤里科·加斯帕爾·杜特拉就職總統,終於1964年若昂·古拉特軍事政變推翻。[1]

事实速览 巴西合眾國República dos Estados Unidos do Brasil, 首都 ...

1945年10月29日,統治多年的熱圖利奧·瓦加斯軍事政變葡萄牙語Deposição_de_Vargas罷免下台。次年1月31日,杜特拉就任總統,新憲法於9月生效,多黨民主制度得以恢復。然而,憑藉其強大的社會影響力,瓦加斯於1950年代表巴西工黨葡萄牙語Partido_Trabalhista_Brasileiro_(1945)再次贏得大選,重返里奧內格羅宮,直至1954年因政治危機而自殺。數屆短暫過渡政府後,社會民主黨葡萄牙語Partido_Social_Democrático_(1945)儒塞利諾·庫比契克1955年總統選舉葡萄牙語Eleição_presidencial_no_Brasil_em_1955中獲勝,開啟了以建設新首都巴西利亞和實施大規模工業化為標誌的發展主義時代。1960年,雅尼奧·夸德羅斯代表國家工黨當選總統,卻於次年突然辭職,副總統、工黨的若昂·古拉特在嚴重的政治風波葡萄牙語Campanha_da_Legalidade後繼任總統職務。古拉特推行的社會改革政策遭到保守勢力、軍方以及美國的強烈反對,最終在1964年4月1日的軍事政變中被推翻,巴西由此進入長達二十餘年的軍人獨裁統治時期

巴西第四共和國時期的政治局勢極為動盪,瓦加斯主義的社會民主黨和工黨與反瓦加斯的全國民主同盟葡萄牙語União_Democrática_Nacional三大政黨主導政治舞台,各黨派的魅力型領袖的大眾動員與煽動政治取代了舊共和國時代的舞弊選舉和瓦加斯時代的威權統治,第四共和國因此也被稱為「民粹主義共和國」。[2]軍方始終在政治生活中保持強大影響力,總統時常面臨彈劾威脅、軍事干涉或被迫辭職。儘管政治動盪不斷,第四共和國仍是巴西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政府大力推動經濟民族主義發展主義,實行進口替代戰略以促進工業化,建立巴西石油等國有企業,以高關稅保護本土產業,並通過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和內陸地區開發刺激經濟增長。然而,這些政策同時也引發了嚴重的通貨膨脹、財政赤字和外債增加。城鄉與地區之間的貧富差距不斷拉大,文盲率居高不下,廣大農村仍被地主寡頭控制,貧困鄉村居民湧入城市,催生了高速城市化及貧民窟問題,這一系列社會問題促成了第四共和國的傾覆並延宕至今。[3]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