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布宜諾斯艾利斯地鐵C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C線(西班牙語:Línea C)是布宜諾斯艾利斯地鐵線路之一,往返於雷蒂羅站到憲法站。路線開通於1934年11月9日,全長4.3公里,穿過利馬南路、貝爾納多·德伊里戈延路、卡洛斯·佩列格里尼路、埃絲梅拉達路、聖馬丁廣場和拉莫斯·梅希亞大道的地下。C線與除了H線外所有系統上的路線相連,而且由於其終點站位於雷蒂羅站和憲法站,使其與布宜諾斯艾利斯最重要的通勤鐵路網絡相連,如米特雷線和羅卡線以及其他長途客運服務。因此,C線是布宜諾斯艾利斯交通系統的重要動脈。此外,無論從長度還是站數來看,C線是最短的地鐵線路。
C線是繼A線和B線之後,第三條面向公眾提供服務的線路。而且直到2007年,C線是唯一一條提供南北向服務的線路。

Remove ads
歷史

英阿電車公司在1930年代大蕭條後,C線由西班牙貴族、瓜達洛塞伯爵拉斐爾·本胡梅阿·伊布林領導的西班牙-阿根廷公共工程和金融公司(Compañía Hispano Argentina de Obras Públicas y Finanzas;CHADOPyF)建造。[3][4]1934年11月9日,1號線開通,途徑羅卡將軍線憲法站到市中心北對角線,總統阿古斯丁·佩德羅·胡斯托參與了開幕儀式。[5]在1936年開通從北對角線到雷蒂羅站的部分。自1936年,這條線路沒有再變動過,時至今日它是唯一一條沒有擴建的線路。
路線開放時,車站裝飾着阿根廷藝術家馬丁·諾爾和Manuel Escasani所創作的西班牙鄉村壁畫。[5][6]C線同時擁有當時最先進的技術(例如列車自動停車系統,ATS)。[4]
當E線於1938年開工時,路線與C線共用一個憲法終點站,但E線在1966年改為在獨立站匯合,並延續至今。[7]目前,隨着E線和H線的延長,三線將會於雷蒂羅匯合。
1939年2月,在《羅卡-朗西曼協議》框架內,國家與私人混合機構布宜諾斯艾利斯市運輸公司(CTCBA)成立,控制着有軌電車、地鐵和公交線路。
CTCBA按照時間順序給西班牙所造的地鐵命名為「C」。1952年,CTCBA破產並被隸屬於國家交通部的布宜諾斯艾利斯交通總局(AGTBA)所取代。此後AGTBA開始剝離除地鐵以外的所有交通系統。1963年清算時,政府設立布宜諾斯艾利斯地鐵公司取代,後在1977年通過成為國有公司從而獲得完全自主權。1979年,它將部分股份讓於布宜諾斯艾利斯市政府。
2014年,西門子公司對線路上的信號系統進行現代化改造,耗資1800萬美元,其中包括增加CBTC系統,以提高發車頻率,並有可能在未來開闢自動列車的可能性。[8][9]2020年1月為了安裝CBTC系統,路線停運兩周。[10][11]2月路線重新開通,CBTC系統也被安裝完成。[12]
除了信號系統外,也翻新了車站和列車以及改善通風。憲法站的改造工程也一併進行,以便在羅卡線、C線以及快速公交南路之間提供更好的換乘服務。[13][14]
Remove ads
車站
Remove ads
機車車輛

路線自首次開通直至2007年,都由西門子-舒克特O&K列車運行。1999年,布宜諾斯艾利斯地鐵向名古屋市營地鐵購買列車,但最終這些列車都用於D線中。然而在2007年,隨着D線獲得新的阿爾斯通列車以及H線的開通,C線上的西門子-舒克特O&K列車被名古屋列車所替代,西門子-舒克特O&K列車臨時送往當作備車,直到阿爾斯通大都會列車的抵達。[15][16][17]
2015年,翻新的名古屋5000型電力動車組抵達阿根廷,為該線路現有名古屋列車增加50%的運力,並減少行車時間。[18][19][20][21]儘管機車車輛狀況非常好,然而此次購買受到內政和交通部長弗洛倫斯·蘭達佐的批評,指責市政府購買過時的機車車輛,而不是像A線那樣購買全新的機車車輛。[22][23]
2018年, A線的1個布宜諾斯艾利斯地鐵200系列編組調入C線,2019年再加8個編組,同時撤出受石棉污染的250型、300型和1200型。[24]
圖廊
-
1934年憲法車站出口
-
乘客通過閘機(約1934年)
-
1936年北對角線站入口
-
從位於原E線的憲法站進入C線的乘客
-
聖馬丁將軍站內部
參見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