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布朗基主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布朗基主義(法語:Blanquisme)是以法國社會主義者和政治活動家路易·奧古斯特·布朗基的政治主張和理論為核心的政治思想,其強調社會主義革命應由相對少數的高度組織化的革命家密謀施行[1]。在奪取政權後,革命者應利用國家的力量來推行社會主義。布朗基主義被認為是一種特殊的「政變主義」——即認為政治革命應該採取政變的形式[2]。布朗基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產生了直接衝突,導致被馬克思主義者們定性為空想社會主義典型以及極左翼冒險主義的代名詞。
特徵
布朗基主義來自法國社會主義者、巴黎公社領導人之一的路易·奧古斯特·布朗基的政治哲學,具備典型的革命社會主義特徵,認為無產階級專政是實現共產主義的唯一有效方式。早期的布朗基主義也認同工會和罷工對維護工人階級權利的重要性,但後來逐漸轉變為強調革命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統治鬥爭並最終將其推翻的最重要手段。革命成功後,新的革命政府將會領導人民進行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體制的轉型。布朗基主義只是專注於無產階級革命的具體執行過程,並無明確獨特的長遠政治目標。[3]
雖然看似十分相像,但是布朗基主義與馬克思主義間存在着本質性的區別。關於革命成功後的規劃,布朗基主義主張由革命政府領導的、緩慢但必然的社會主義經濟轉型,並不贊成消除私有制,也不認同馬克思列寧主義主張的無產階級專政政府對資本主義社會結構的徹底取締和全面改革[3]。然而,布朗基主義與馬克思主義之間最大的差異恐怕還是在革命的具體執行方式上。與主張發動無產階級大眾進行大規模革命並由大眾領導革命專政政府的馬克思主義不同,布朗基主義強調革命應由一小部分革命精英團體為核心主導密謀,並在成功之後由這一團體主導革命政府,管理革命後的社會轉型,最終再將權利逐漸歸還於無產階級大眾。
Remove ads
布朗基主義學說強調武裝行動,正如布朗基本人所說:「有刀劍的人就有麵包!」[4]布朗基試圖不斷改進這些實踐,最終在1868年撰寫了《有關武裝起義的指示》[5],這是一本專門適用於法蘭西第二帝國下巴黎條件的城市游擊戰手冊,專為他的社團成員而寫。在這本著作中,布朗基對自1830年以來的革命實踐演變有所認識,包括當局治安部隊裝備的升級和巴黎城市格局的改變;他總結了先前起義運動的失敗,特別是1848年的起義的失敗,並強調了布朗基主義學說的核心要素:組織和紀律。起義必須由具有軍事知識的指揮部來指導,起義者則必須按照軍隊的模式組織,在起義軍官的指揮下築起街壘,並採取更現代化的組織方式。不過,起義的大體戰略與先前的革命運動相比基本沒有太大變化:根據法國歷史學家讓-諾埃爾·塔迪(Jean-Noël Tardy)的觀點,從1830年到1870年,巴黎城市起義的基本思想是「占據城市的某個點,將其轉變為堡壘,並希望得到巴黎市民的支援。」[6]
Remove ads
布朗基主義繼承了雅各賓俱樂部的政治傳統,其革命政府的模式受到救國委員會的啟發。這種觀念在四季社的指導文件中也有體現:
在革命之後,人民能夠自治嗎?- 現在,社會狀態已經壞死,需要採取英勇的補救措施來過渡到健康狀態;人民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需要一股革命力量。
——奧古斯特·布朗基,《四季社入社章程》,1837年
這種對革命政治行動的觀點在巴黎公社時期部分得到了實踐,布朗基主義者當時與由雅各賓派共和派和威權國際主義者組成的多數派一起,建立了一個救國委員會。然而,儘管巴黎公社時期的雅各賓派崇拜羅伯斯庇爾的形象,布朗基主義者則是埃貝爾派的追隨者。[7]
批判
布朗基主義的精英革命主張與馬克思主義的大眾革命理論產生了直接衝突,因此被馬克思主義者們批判為空想社會主義和極左冒險主義。很多時候,「布朗基主義」都會被作為貶義詞使用,批判某人的革命實踐脫離現實,沒能與工人階級大眾真正結合。
恩格斯曾明確批判道:
布朗基在本質上是一個政治革命者。他是一個因同情人民苦難而形成的感情上的社會主義者,但他並沒有一套社會主義理論或者任何關於社會改進的明確並實際的建議。在他的政治運動中他基本上只是一個「行動家」,認為一小撮組織高效的少數派在適當時機嘗試政治行動就能帶動人民大眾通過最開始的幾場勝仗完成整個革命的勝利。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巴黎公社布朗基逃亡者的計劃》,1874年6月26日《人民國家報》
由於布朗基把一切革命想象成由少數革命家所實現的突然變革,自然也就產生了起義成功以後實行專政的必要性,當然,這種專政不是整個革命階級即無產階級的專政,而是那些實現了變革的少數人的專政,而這些人又事先服從於一個人或者幾個人的專政。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
相比馬克思與恩格斯,列寧在一定程度上有受到布朗基的影響(比如先鋒隊理論),因此常被其他社會主義反對者批評為「布朗基主義」。列寧本人則否認這種指責,稱其為對馬克思主義的污衊,並在1917年的《國家與革命》中批判那些以「布朗基主義」攻擊他的反對派是伯恩斯坦式的機會主義者。[8]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