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布瓊尼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布瓊尼帽(俄語:будёновка,羅馬化:budyonovka,國際音標:[bʊˈdʲɵnəfkə])是一種獨特的軟帽,可以覆蓋住耳朵與脖子,護耳部分可以向上翻折,或在下巴處用扣子系住。在俄國內戰(1917-1922)及其後的蘇聯紅軍採用。正式名字是「密紋平織盔形帽」(шлем суконный)。因紅軍騎兵指揮員布瓊尼或伏龍芝而俗稱「布瓊尼帽」或「伏龍芝帽」。

歷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國畫家維克托·米哈伊洛維奇·瓦斯涅佐夫根據基輔羅斯的尖頂頭盔而創意設計的新式軍服的帽子。[1][2]最初根據俄羅斯民間傳說英雄博加特耶爾命名為「博加特爾卡」(богатырка)。
十月革命後的俄國內戰中,組建之初的紅軍的服裝五花八門,能獲取到什麼服裝就穿什麼。布瓊尼的第一騎兵軍從沙俄軍事被裝倉庫中找到了一批「博加特爾卡」軍帽,並在帽子正面縫上了一顆巨大的赤色五角星,作為該部的醒目的軍帽。隨着第一騎兵軍轉戰各個戰場的輝煌勝利,這種帽子流行起來,逐漸成為紅軍的文化符號標誌,取代了五花八門的各式帽子,並被大眾稱為「布瓊尼帽」。
布瓊尼帽在蘇聯早期並沒有成為制式軍帽,因為它耗用昂貴的羊毛、並不能提供很好的冬季保暖,也不能與鋼盔配套使用。1935年,蘇聯紅軍開始使用船型帽。蘇德戰爭時期,一些敵後蘇聯游擊隊員還使用布瓊尼帽。
二戰後,布瓊尼帽成為蘇聯少年兒童的有歷史文化涵義的童帽。
Remove ads
圖片
-
維克托·米哈伊洛維奇·瓦斯涅佐夫的創意來自歷史傳說中的三位羅斯勇士
-
列夫·達維多維奇·托洛茨基在俄國內戰期間頭戴布瓊尼帽.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