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布賴恩·科比爾卡

醫學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布赖恩·科比尔卡
Remove ads

布萊恩·科比爾卡(英語:Brian Kobilka,1955年5月30日),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分子和細胞生理學教授和博士。他也是ConfometRx,一家專注於G-蛋白偶聯受體的生物技術公司的共同創辦人。在2011年他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12年因在G蛋白偶聯受體方面的成就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

事实速览 布萊恩·科比爾卡Brian Kobilka, 出生 ...

早年

科比爾卡生於明尼蘇達州中部的小城利特爾福爾斯。他的祖父和父親均為麵包師,母親做蛋糕。後來他進入明尼蘇達大學德盧斯分校學習生物學和化學,在那裡他遇見了未來的妻子、馬來西亞華人田東山。他和田東山一起在大學發育生物學實驗室工作,曾經自製過組織培養皿。後來在耶魯大學讀研究生,開始對生死關頭作用於G蛋白偶聯受體的藥物產生興趣,尤其是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受體,它們可以使呼吸道通暢,並提高心率。[2]

後進入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巴恩斯醫院內科,在杜克大學的羅伯特·萊夫科維茨指導下作博士後研究。[3]1987年至2003年任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4]

研究

科比爾卡最出名的是貢獻是對G蛋白偶聯受體(GPCR)的結構和活性的研究,特別是,科比爾卡實驗室的工作確定了β2-腎上腺素受體的分子結構。科比爾卡加入時,實驗室才剛剛開始思考如何克隆基因的β2-腎上腺素能受體(β2AR),並確定它的基因序列。但該受體如此之小,該小組只能從足夠的蛋白質中搜集一些小塊,利用其可能的基因序列作識別。科比爾卡決定建立一個哺乳動物的基因組序列庫,並利用已有的小段序列篩選它們。這使得全序列的克隆成為可能。[2][5][6][7][8]這項工作已經被其他科學家多次引用,因為G蛋白偶聯受體是藥物療法的重要目標,但也是X射線晶體學中非常難處理的工作。[9]

榮譽

1994年,科比爾卡獲得美國藥理學和實驗療法學會阿貝爾藥理學獎。[10]他在G蛋白偶聯受體結構方面的工作被《科學》雜誌評為2007年「年度突破獎」第二位。[11]

個人生活

科比爾卡是波蘭裔美國人,他的祖父和父親是麵包師。他與妻子田東山育有兩個孩子。[12]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