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布魯亞街聖保羅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布魯亞街聖保羅堂是一座聖公會教堂,位於安大略省多倫多布魯亞街東227號。目前的教堂建築於1913年竣工,由EJ Lennox設計,採用哥特復興風格。占地10,000平方公尺(110,000平方英尺)這座教堂占地 ,是聖公會多倫多教區最大的教堂。根據《安大略省遺產法》第四部分,該建築被指定為具有文化遺產價值的建築。它是加拿大女王步槍團的團教堂。
Remove ads
歷史
1841年,約妙斯聖約翰堂的教區神父亞歷山大·桑森 (Alexander Sanson) 決定在收費站路 (現稱布魯亞街) 和央街的交界建立一個聖公會教區。 [1]他委託建築師John George Howard施工。這座被稱為「央街上的小教堂」的小木製教堂於1842年6月12日完工。第一任教區牧師是查爾斯·馬太牧師,教堂最初有 100 名教區居民。教堂建成後不久,收費站路 (Tollgate Road) 更名為聖保羅路 (St. Paul's Road),1844 年更名為錫德納姆路 (Sydenham Road),1854 年最終更名為布魯爾街 (Bloor Street) [2]


原本的木製建築很快就無法容納更多的會眾,到1858年,一座石結構的建築(現在被稱為「老教堂」)開始建造,由George Kent Radford和Edward Radford兄弟設計。 [3]該建築於1860年落成,並於該年12月9日首次舉行禮拜。 [1]尖塔於1894年竣工。

1907年,Henry John Cody被任命為教區神父,他以出色的講道聞名,因而吸引了更多的成員加入教會。聖保羅堂繼而需要一座新建築來容納那些新會眾。新教堂於1909年動土,1910年奠基,1913年11月30日開放。 [1]著名的多倫多建築師EJ Lennox是這個教區的會眾,他曾於1904年對舊教堂進行過擴建,後來他設計了這座可容納2500人的哥特復興式教堂。 [4][5]
教堂內有多塊紀念牌匾,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教區居民 。教堂里其他紀念陣亡教區居民的紀念碑包括祭壇後面的華麗雪花石膏屏風,以及由時任加拿大總督拜恩子爵揭幕的大型彩色玻璃窗。 [6]
聖保羅教堂是多倫多市中心兩座以聖保羅使徒為主保聖人的教堂之一,自1933年成立到1966年重新劃定選區邊界期間,該教堂位於並作為聖保羅選區的「聖保羅」存在。另一座名為聖保羅的教堂則是聯合教會的聖保羅-阿梵奴道堂,其後來與位於巴佛士街和士巴丹拿道交界的聯合教會聖三一堂合併為三一-聖保羅堂,並且不再位於該選區。
Remove ads
1989年,多倫多市第68-89號條例根據《安大略省遺產法》第四部分,將該教堂指定為具有文化遺產價值的建築。
維多利亞·馬修斯牧師是加拿大聖公會第一位女性主教,也是全球聖公會第五位女性主教,她於1994年2月12日在該教堂被祝聖。 [7]
該教堂於1991年進行了翻修。由於領洗池移至中殿前方,座位容量從2500個減少到1800個。[5] 2006年,Black & Moffat Architects 完成了一項大型改造項目,即「尼希米計劃」。 [8]將該教會三座建築合併成一個占地10,000平方公尺(110,000平方英尺) 。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