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希波公議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希波公議會(英語:Synod of Hippo)是早期基督教會於393年舉行的宗教會議,地點在北非的希波雷吉烏斯。除此之外,於394年、397年、401年、426年也舉行了宗教會議。希波的奧古斯丁出席了其中一些會議。
393年舉行的宗教會議以兩項特別的舉措而著稱。第一,首次在主教會議中列出且批准了一部與現代天主教正典相符、但略少於東正教正典的基督教聖經正典。希波公議會批准的正典書單中包括後來被天主教歸類為次經、被新教徒歸類為經外書的書籍。該正典書單後來在397年迦太基公會議上獲得批准,尚須「對岸的教會」,即羅馬教廷的批准。[1]先前的公會議也批准了類似但略有不同的正典。
會議中也重申了要求神職人員保持獨身的使徒淵源,並再次確認這項要求適用於所有授任者,此外還要求一個人在可被授任之前,其家庭的所有成員都必須是基督徒。[2][3]會議中也闡明了神職人員繼任的規則,[4]還有特定禮儀上的斟酌事項。[5]
Remove ads
正典經文
在《教規》第二十四條(英語:Canon XXIV)中所列出的正典經書如下:
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嫩的兒子約書亞記、士師記、路得記、列王紀四卷〔撒母耳記上、撒母耳記下、列王紀上 、列王紀下〕、歷代志二卷、約伯記、詩篇、所羅門五書〔箴言、傳道書、雅歌、所羅門智訓、傳道書〕、十二卷小先知書〔何西阿書、約珥書、阿摩司書、俄巴底亞書、約拿書、彌迦書、那鴻書、哈巴谷書、西番雅書、哈該書、撒迦利亞書、瑪拉基書〕、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但以理書、多比傳、猶迪傳、以斯帖記、以斯拉記二卷、馬加比書二卷。
新約:
福音書四卷,使徒行傳一卷,保羅書信十四卷,使徒彼得書信二卷,使徒約翰書信三卷,使徒雅各書信一卷,使徒猶大書信一卷,約翰啟示錄一卷[6]
根據奧古斯丁的說法,「所羅門五書」是箴言、傳道書、雅歌、所羅門智訓、便西拉智訓。[7]
在《論基督教教義》中,奧古斯丁解釋了以斯拉記兩卷書之間的關係,以及它與歷代志(部分包含在七十士譯本的以斯拉記上)的區別:「…以斯拉記的兩卷書,最後一卷看起來更像是一本連續的歷史書的續集,作為列王紀和歷代志的結尾。」
Remove ads
註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