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帕列赫彩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帕列赫彩畫(俄語:Па́лехская миниатю́ра)是俄羅斯的一種漆器手工藝,興起於俄羅斯帝國弗拉基米爾省維亞茲尼基縣帕列赫鎮(今屬於伊萬諾沃州帕列赫區),系用蛋彩和清漆在混凝紙上繪製而成,常用於首飾盒、存錢罐、煙灰缸、領帶別針、針盒等器物或直接用於繪畫。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5年7月4日) |

歷史
早在彼得大帝時代之前,帕列赫就以聖像畫聞名。帕列赫彩畫受到了莫斯科、諾夫哥羅德、斯特羅加諾夫和雅羅斯拉夫爾畫派的影響。帕列赫人還經常參與包括克里姆林宮多棱宮、謝爾蓋聖三一修道院、新聖女修道院等在內的宗教建築的修飾和修復。
1705年,十名帕列赫農奴通過地主向政府外事部門申請證件,帶着數千幅聖像畫去往瓦拉幾亞和塞爾維亞進行販賣。三年後,1708年,又有三名帕列赫貨郎在奧斯曼帝國販賣聖像畫,但因為證件過期而被捕。此後帕列赫地主布爾圖林手下的農奴不被允許進入土耳其境內[1]。
十月革命後,東正教的地位大不如前,帕列赫的畫家們被迫另尋出路。1918年,帕列赫成立了裝飾畫互助會,專門從事木器的裝飾畫創作。這一時期,畫家伊萬·戈利科夫和亞歷山大·格拉祖諾夫開創了帕列赫彩畫獨有的風格。在格拉祖諾夫位於莫斯科的作坊里,戈利科夫撰寫了第一部有關帕列赫風的作品。帕列赫人從另一處以彩畫聞名的城鎮菲多克新諾了解到了一種新的材料——混凝紙。畫家們掌握了這種新材料,將傳統東正教聖像畫的蛋彩畫技術和象徵性表現風格運用到了新材料上。1923年,手工業製品博物館訂製的一批帕列赫彩畫榮獲全俄農業與手工業展二等獎。
1924年12月5日,戈利科夫等七名帕列赫畫家組建了「木裝飾畫互助會」,後來又有三人加入。次年,帕列赫彩畫在巴黎國際裝飾藝術及現代工藝博覽會上展出。
1932年,帕列赫美術家聯盟成立。1935年,木裝飾畫互助會改名為帕列赫畫家協會。
Remove ads
傳承
1928年,帕列赫開設了傳統繪畫職業學校,學制四年。1935年,學校改制為中等職業學校。1936年,學校由全聯盟藝術實務委員會管理並改制為中等專科學校,即帕列赫美術學校,學制延長至五年。2000年代,學制重新縮短至四年。
特點
帕列赫彩畫主要取材於日常生活和俄羅斯文學作品(名著、民間故事、壯士歌、民歌等)。創作方法是在黑色背景上用蛋彩創作,再用金粉裝飾[2]。
圖集
-
伊萬·戈利科夫,《花冠占卜》,1920年代
-
伊萬·戈利科夫,《三駕馬車與狼》,煙盒彩畫,1924年
-
伊萬·戈利科夫,《第三國際》,1927年
-
伊萬·戈利科夫,《屠殺》,1930年
-
哈佐夫,《葉爾馬克征服西伯利亞》,首飾盒彩畫,1935年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