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帕那蘇斯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帕那苏斯山
Remove ads

《帕那蘇斯山》義大利語Il Parnaso,英語:The Parnassus)是意大利文藝復興全盛期大師拉斐爾創作的一幅濕壁畫,位於梵蒂岡宗座宮殿內的拉斐爾房間簽字廳(Stanza della Segnatura)的北牆上,由教宗儒略二世訂製。它可能是簽字廳的第二幅壁畫,繪於1509年至1511年[1],晚於西牆上的《聖禮的爭辯》,而早於東牆上的《雅典學院[2]

事实速览 《帕那蘇斯山》, 藝術家 ...

整個簽字廳表現人類知識的四大領域:哲學、宗教、詩歌和法律,其中《帕那蘇斯山》表現詩歌。這幅濕壁畫描繪神話中的帕納塞斯山,那裡是阿波羅的住所;他位於畫面的中心,演奏着樂器(是當時的樂器,而非古代的里拉琴),周圍環繞着九位繆斯、九位古代詩人,以及九位當時的詩人。阿波羅,與掌管史詩的繆斯卡利俄佩,一起帶給詩人靈感[3][4]

拉斐爾將1506年出土,收藏在梵蒂岡的古代雕塑《拉奧孔與兒子們》中拉奧孔的臉,畫在荷馬的臉上(中間左側穿深藍色長袍者),表現為失明而不是痛苦。[5] 據說濕壁畫中的兩位女性人物歐忒耳佩莎孚,讓人想起米開朗基羅的《創造亞當[6]。莎孚是其中唯一的女詩人,這樣就不會與繆斯混淆;她是後加上去的人物,沒有出現在馬坎托尼奧·雷蒙迪記錄這幅濕壁畫的印刷品中。

Remove ads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