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帝王蝶生物圈保護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帝王蝶生物圈保護區map
Remove ads

帝王蝶生物圈保護區(西班牙語:Reserva de Biosfera de la Mariposa Monarca)是位於墨西哥火山帶松橡樹林英語Trans-Mexican Volcanic Belt pine–oak forests生態區域內的帝王蝶保護區,其面積約56,000公頃,涵蓋帝王蝶東部種群大部分越冬地。

事实速览 帝王蝶生物圈保護區, 位置 ...

大多數來自北美東部的越冬帝王蝶都源於此地,墨西哥政府在1980年將此地劃為生物圈保護區,並在2000年擴大。後在2008年時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中。[1]

Remove ads

歷史

在19世紀墨西哥殖民時代,保護區所在地曾被大肆砍伐。在墨西哥革命後,政府為了補償這些破壞,開始將土地以「土地撥給」的形式歸還給當地原住民社群。該地區至今仍以農村為主,主要居民為奧托米族馬薩瓦族英語Mazahua[2]這些族群傳統上將山區高地保留為社區共有地,用於集體用途,較低的丘陵地則分為家庭農地,用於栽種傳統作物。[3]

初期保護措施

針對帝王蝶越冬區的首項保護令於1980年由時任墨西哥總統何塞·洛佩斯·波蒂略頒布,[2]這是在歷經數十年對帝王蝶遷徙路徑的研究後所作出的決定。[3]

生態系統

地理與森林

該保護區從米卻肯州東部山區橫跨至墨西哥州西部的森林地帶,距離墨西哥城西北約100公里。米卻肯州境內的保護區包含該州最高峰,海拔約2700公尺。氣候屬於溫帶偏濕,雨季集中於夏季,平均最高氣溫約為22°C。區內還存在多種次氣候,包括「涼爽且半濕」、「偏冷且半濕」以及「寒冷且半濕」等型態[2]

保護區地形以東北—西南走向的玄武岩露頭為特徵,形成了許多裂隙、斷層與懸崖。新的岩層取代了較早期的火山錐體與古熔岩床。土壤滲透性極高,因此地表水極少,僅有少量池塘與溪流。[2][4]

當地的松樹與抗旱冷杉森林構成了特殊的微氣候,可在低溫或冬季降雨時為動物提供庇護。[4]然而,科學家憂心氣候變遷可能導致冷杉棲地在21世紀末前縮減甚至消失。[5][6]

動物群

此區的野生動物從亞熱帶至亞寒帶均有分布,並包含多種特有種。棲息的動物包括:白尾鹿郊狼灰狐等,以及多種蜂鳥、爬行類與兩棲動物。[2]

帝王蝶族群

Thumb
帝王蝶

保護區內中共有14個主要的帝王蝶群落,約占整個北美洲東部帝王蝶族群的一半。據估計,每年冬季多達十億隻帝王蝶會在此度冬。[7]這些群落密度極高,每公頃約有六百萬至六千萬隻蝴蝶。[8]

保護區分布於米卻肯州的奧坎波英語Ocampo, Michoacán安甘圭奧英語Angangueo錫塔夸羅孔特佩克英語Contepec等市鎮,以及墨西哥州的多納托格拉英語Donato Guerra, State of Mexico阿連德鎮英語Villa de Allende特馬斯卡爾辛戈英語Temascalcingo,整體分為五個主要核心區。[2]

14個群落中有8個位於保護區範圍內,雖然蝴蝶棲息的實際面積僅約4.7公頃,[8]但整個生物圈保護區的總面積達56,259公頃。[7]其中5個區域開放觀光:米卻肯州的欽庫亞山(Sierra Chincua)與羅薩里奧(El Rosario),以及墨西哥州的拉梅薩(La Mesa)、皮耶德拉·埃拉達(Piedra Herrada)與卡普林(El Capulin)。在阿連德鎮與伊斯塔潘·德奧羅英語Ixtapan del Oro附近也有群落,但因保育考量未對外推廣。[9]

其中羅薩里奧是米卻肯州最大的帝王蝶保護區,蝴蝶棲息的樹木多達約1,500棵。[10]

Remove ads

基礎設施與保育管理

雖然生物圈保護區仍面臨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尤其是停車區與商販周邊的垃圾管理,但近年來已有顯著改善。當地新設明確的步道與巡邏制度,並在陡峭地段鋪設石階或水泥階梯以防止土壤侵蝕,同時取消馬道以減輕坡地破壞。[11]

目前僅有兩個區域設有較完整的設施:欽庫亞山(Sierra Chincua)設有專門研究帝王蝶的研究中心與造林苗圃,而孔帕納里奧山(Cerro El Companario)則設有觀光設施。[2]

保育

帝王蝶遷徙

每年有數以百萬計的帝王蝶自美國德克薩斯州飛入墨西哥,沿著東馬德雷山脈一路南下至保護區。[2][12]牠們聚集在松樹與冷杉上,讓整棵樹被橘色覆蓋,樹枝甚至被壓得下垂。春天時,這些蝴蝶再度北遷,飛越美國,有些最遠可抵達加拿大東部。在這段遷徙過程中,4個世代的帝王蝶接續誕生與死亡[7]

研究顯示,帝王蝶的南遷行為受多重季節信號影響,例如太陽光線角度變化、幼蟲寄主植物馬利筋開始枯萎、日照時間縮短以及氣溫下降等。氣候變遷對遷徙模式造成干擾,使牠們在暴露於較低氣溫時提早北飛。[13]

密集聚集的蝴蝶群可幫助牠們保存體溫。[10]當陽光照射時,牠們會集體振翅飛起,翅膀拍動的聲音被形容為「像輕微的細雨」般柔和。[7][8]

保育與挑戰

最初的保育行動旨在保護蝴蝶本身,如今則轉向維護其棲地。[14]帝王蝶的存續仰賴遍布於北美洲的大量棲地,然而目前對牠們的完整越冬區分布及當地生態仍缺乏足夠資訊,因此仍無法確定要多大範圍的保護區才能有效維持族群穩定。[2]

自保育行動開始以來,雖然基礎建設仍不完善,但在垃圾管理與管制區等方面已有進展。[8]世界自然基金會協調多國生態學家與生物學家,共同改善保護區規劃。[4]並建立永久監測系統,以維護森林健康、防止非法伐木與森林火災。

墨西哥州一側最大的保護區位於阿連德鎮與伊斯塔潘·德奧羅之間。為避免環境受損,該區未開放觀光。2008–2009年冬季,研究人員計畫在越冬蝴蝶身上貼上極輕的追蹤標籤,以追蹤牠們翌年春季北遷至美加的飛行路徑。[12]

根據近年統計,美國與加拿大境內的帝王蝶族群在2000年代相對穩定,2007–2008年冬季確認有12個主要群落;而2004–2005年間僅有7個。整體而言,群落數量在8至12個之間浮動。[8]

Remove ads

土地利用

保護區大部分地區由奧托米族與馬薩瓦族等原住民社群居住,特別是在墨西哥州一側。許多保護地並非國有,加上跨越州界,使保育管理更為複雜。保護區內最大的威脅大多與周邊人類聚落有關,包括森林砍伐、非法伐木、森林火災與行政機關間缺乏協調。[2][4]

雖然政府在規劃保育時考量了居民、土地所有者、農民與合作社的利益,但衝突仍然存在。儘管墨西哥政府已將此地劃為生物圈保護區,大部分土地仍屬於38個集體土地、7個原住民族社群與16處私人地產。[2][4]

該地區多為貧困社群,教育、醫療與衛生服務不足,文盲與兒童營養不良比例偏高。過去,礦業是主要工作來源,但礦脈已枯竭。當地居民長期依賴森林資源,特別是木材,用於製作家具與工藝品。年輕人的高失業率導致人口外移,許多人前往墨西哥他地區、美國或加拿大工作。[4]參與保育計畫的社區可透過「生態系統服務支付」(Payment for Ecosystem Services, PES)獲得補償,政府以現金回饋未開伐森林所提供的「生態服務」。[3]

Remove ads

旅遊

Thumb
冷杉林中的帝王蝶

2000年代初期,保護區邊界重新劃定,並開放季節性觀光活動。[3]

8個主要帝王蝶群落中,有5個位於米卻肯州,但僅兩個對外開放:安甘圭奧的欽庫亞山(Sierra Chincua)與奧坎波的羅薩里奧(El Rosario),每年11月至翌年3月開放,由當地居民擔任導覽。[3][15]墨西哥州的拉梅薩(La Mesa)與卡普林(El Capulin)也開放參觀。[9]

每年有成千上萬名墨西哥與國際遊客造訪,主要來自北美洲、歐洲和日本。[10]其中以羅薩里奧保護區最著名、訪客最多。[8]然而,一些保育人士擔憂大量觀光帶來的環境衝擊,認為「沒有任何簡單的方法能讓大規模旅遊不留下生態足跡。」[3]

每年2月,安甘圭奧舉辦「帝王蝶節」(Festival de la Mariposa Monarca)。[16]該節慶始於1992年,旨在提升大眾對帝王蝶棲地的保育意識,推動生態旅遊,並展現當地文化與藝術。活動包括美食、音樂、舞蹈、藝術與手工藝展覽等。[17][18]

另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