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平度崇德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崇德宮,原名德真觀,又稱後宮廟,俗稱老子廟、老君廟,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青島市平度市李園街道,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大殿一座,重建於清末民初,現為平度市博物館館址,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平度崇德宮始建年代有漢、金、元等多種說法。清康熙《平度州志》記載崇德宮始建於元元貞二年(1296年)[1]。而有資料據道光《重修平度州志》記載金代全真道士馬丹陽曾在德真觀(崇德宮)修煉之事[2],及平度縣博物館1986年整修崇德宮時院內出土殘碑「馬丹陽愛其幽靜,養真此中」之語,認為崇德宮金代已是有名道觀[3]。也有資料據院內出土殘碑「相傳未有此城先有此宮」之語推斷崇德宮始建於漢末[4][5]。清咸豐八年《重修崇德宮碑記》則稱「其創建不知何代」[6]。
崇德宮曾先後於康熙八年(1669年)、咸豐八年(1858年)、1921年分別由平度知州李世昌、寧陽縣道士寧賢貴、當地士紳官起墉等募資重修[4][7]。至解放以前,崇德宮僅存大殿一座,殿內老子像等也已不存[5][4]。
1960至1970年代間,崇德宮大殿經改造改為平度縣委會議室,大殿屋面經歷修繕,將廟內地面硬化,並新建四周牆體。1985年11月,平度縣博物館(今平度市博物館)遷至此處,將崇德宮大殿改為文物陳列展室。1990年,青島市人民政府投資對崇德宮進行維修,屋頂東、西、南三面更換琉璃瓦,斗拱、椽子等木構件全部重新彩繪。1997年,青島市文物局投資對屋頂進行維護,更換東、西、南三面瓦件[3]。1999年12月30日,崇德宮列入第六批青島市文物保護單位[8]。2012年,國家文物局撥付資金65萬元對崇德宮再次維修,更換東、西、南三面瓦件,並重新彩繪[3]。2022年1月14日,崇德宮列入第六批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9]。
Remove ads
建築
崇德宮原為一處規模較大的寺廟建築群,現存大殿為清末民初重建,占地面積2078平方米,建築面積201平方米,面闊五間17.2米,進深四間13.5米,高13.4米,單檐歇山頂。屋面原為綠琉璃瓦,1980年代以來修繕後東、西、南三面改為黃琉璃瓦。殿門原有楹聯「系衍大唐三百載,經傳道德五千言」與「仙人舊館」匾額。大殿結構為抬梁式木構,採用傳統大式做法,檐下施斗拱[4][5][10]。殿內脊檁上有「大清咸豐八年二月奉直大夫知平度州事李岱霖率紳耆庶民暨寧陽縣寧賢貴等重修」與「中華民國十年歲次辛酉夏曆十一月二十日邑人重修告慶」兩處題記[3]。
崇德宮即現平度市博物館院內有「漢唐母子銀杏」古樹一株,始生於漢代,樹齡約2000年,唐代生出一子株,兩株相依而生,為平度市域內樹齡最高的古樹[11][12]。樹側有咸豐八年重修老君廟碑記一通[13],院內另藏有漢畫像石及歷代碑刻墓志銘等數十方。院內東側有重檐建築名為「集粹亭」,為1986年由彭壽莘故居遷建至此[5][4]。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