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平泉市
河北省承德市代管的县级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平泉市是河北省直轄的一個縣級市,由承德市代管。年均氣溫7.3℃。市人民政府駐平泉鎮府前街17號。
歷史
因縣城內原有平地湧泉,名曰平泉,終年不凍,縣因以為名。周為山戎地。秦屬東胡。北魏為營州建德郡陽武縣。隋為遼西郡地。唐為奚地。遼設大定縣。明初設大寧衛,後入朵顏衛。[2]後金建立後,喀喇沁部歸附。天聰九年(1635年),今平泉市境歸喀喇沁右翼旗,清代屬卓索圖盟。[3]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帝在此遊獵,見泉水湧出,稱讚這裡是「平地湧泉之聖地」。[4]修築避暑山莊之後,朝廷整修自山莊至盛京的道路。道路出承德五烈嶺後,先後經過八條溝,依次命名為一溝至八溝。今平泉縣城所在地即是「八溝」。[4]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喀喇沁中旗從右翼旗析出,今平泉市境屬喀喇沁中旗地。[3]
清初實施蒙禁,禁止漢人進入蒙地。不過康熙帝曾准許戶部每年頒發800張憑證,漢民可憑此到喀喇沁各旗務農。雍正初年,直隸、山東災荒嚴重,為解決糧食問題,清廷借地養民,允許漢民出關種地謀生,擁有土地的蒙古王公向其收取地租。[5]雍正七年(1729年)十月,設八溝直隸廳。[3]乾隆十二年(1747年)時,八溝、塔子溝一帶漢民人口已達到約二十至三十萬。[5]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承德府成立,八溝直隸廳降為承德府下轄的散州,以康熙帝「平地湧泉之聖地」典故命名為平泉州。
民國成立後,改平泉州為平泉縣,隸屬直隸省渤海道。1913年,改屬熱河特別區。1932年析置寧城縣。同年併入滿洲國,屬熱河省。1937年7月,平泉縣併入寧城縣。1945年日本投降後,復置平泉縣。[2]
此後仍稱平泉縣直至21世紀初。2017年4月9日,《民政部關於同意河北省撤銷平泉縣設立縣級平泉市的批覆》(民函[2017]69號)同意撤銷平泉縣,設立縣級平泉市,平泉市人民政府駐平泉鎮府前街17號。平泉市由河北省直轄,承德市代管。[6]2017年5月26日,平泉市正式成立。[7]
Remove ads
人口
截至2020年,平泉市戶籍人口47.3706萬人,比2019年減少5980人。其中,男性24.4124萬人,女性22.9582萬人;城鎮人口18.8287萬人,鄉村人口28.5419萬人。[8]
行政區劃
平泉鎮、黃土梁子鎮、榆樹林子鎮、楊樹嶺鎮、七溝鎮、小寺溝鎮、黨壩鎮、臥龍鎮、南五十家子鎮、北五十家子鎮、桲欏樹鎮、柳溪鎮、平北鎮、青河鎮、台頭山鎮、王土房鄉、七家岱滿族鄉、茅蘭溝滿族蒙古族鄉和道虎溝鄉。
交通
101國道過境。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