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幻紫斑蛺蝶
一种蝴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幻紫斑蛺蝶(學名:Hypolimnas bolina,英文俗名:Common Eggfly, Great Eggfly, Varied Eggfly),亦稱琉球紫蛺蝶,在台灣又名幻蛺蝶,是屬於蛺蝶科的一種蝴蝶,是斑蛺蝶屬的一種。廣泛分佈於埃塞俄比亞界、古北界、東洋界至澳新界,包括非洲,經印度、中南半島、中國南部、東南亞至澳洲及西太平洋一帶島嶼。[1][2]
成蟲全年可見,愛訪花、吸腐和吸水。幼蟲食性廣,寄主繁多。多態性常見而明顯,包括個體之間及兩性異形。外型擬態模仿有毒的蝶種幻紫斑蝶,使天敵難以分辨而避免捕食。[3]
Remove ads
形態
驅體黑褐色,腹側有許多白點。前翅近三角形,翅端呈圓弧形,前緣呈弧形,外緣中段略凹人後翅近圓形,外緣略呈鋸齒狀。緣毛黑白相間。[4]

翅背面底色黑褐色,前翅翅背外側有一藍紫色長斑,內有模糊白紋,近翅端有兩個小白斑,亞外緣或有白斑列排成「S」形。腹面中央亦常有一白色帶紋。後翅背面中央有一藍紫色圓斑,內亦有模糊白紋,亞外緣或有齒狀白斑列,內則有白點列,比前翅的大而整齊。[4][5]
雌雄異型,即兩性個體之間的斑紋不同。雌蝶背面斑紋多樣,有具藍紫色光澤,白斑,紅斑者。多態性明顯,不同個體間的齒狀斑和相鄰圓點等斑紋的大小變化很大。外型擬態模仿有毒的蝶種幻紫斑蝶,使天敵難以分辨而避免捕食。[3][4][5]
有關不同亞種的各個型態,詳閱下文亞種一節。
習性
雖然卵有時是聚產,但幼蟲孵化後即各自散開並不會群聚在一起,小幼蟲直接於葉下表啃食葉片,在葉片上形成孔洞狀食痕。幼蟲化蛹時是選擇地面附近的枯藤,樹枝等隱蔽處化蛹。[2]
一年多代。成蝶全年四季可見,濕季數量較多。出沒於海拔0-2000米地區的常綠闊葉林、海岸林、鄉郊農地和花園,傾向潮濕、遮蔭和附近地面長有幼蟲寄主植物的生境。有訪花性,亦會吸食腐果、樹液。[4][10]
雄蝶會在一般視線水平的高度飛行,有領域性,經常停棲在空曠地方周圍的地面上,或離地面一至兩米的樹葉上,或者貼近幼蟲的寄主植物,佔領及監察周遭環境,並會互相追逐。天氣晴朗的早午時份最為活躍。雌蝶通常近地面飛行,找尋合適的寄主產卵,也會停在地面和樹葉上。產卵時,從單產到十數顆皆有,雖然雌蝶的體型不小,但卵粒卻不大,因此一隻雌蝶可以產下數量頗多的卵。[2][10][11]
|
亞種
- H. b. bolina (Drury, 1773
- H. b. jacintha (Drury, 1773
- H. b. kezia (Butler, 1877)
- H. b. philippensis (Butler, 1874)
|
參考
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