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庶妃納喇氏 (清太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庶妃納喇氏(17世紀?—1654年),英格布之女。清朝太宗皇太極小福晉[2](buya fujin[1]:179) ,後世文獻稱庶妃[3]。生兩女一子。

事实速览 庶妃納喇氏, 姓 ...

生平

天聰八年或之前,納喇氏就已成為清太宗皇太極的後宮。天聰九年(1635年)十月二十一日辰時,她生下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即皇十女縣君,該女嫁一等公輝塞崇德二年(1637年)二月十六日辰時,生皇六子鎮國愨厚公高塞崇德三年(1638年)七月初七日子時[3],生皇十三女,該女嫁瓜爾佳氏拉哈

由於皇太極時代,妃嬪冊封尚未制度化,故納喇氏無封號,相關文獻稱她為庶妃[3]。逝世時的祭文中,稱她為小福晉(滿語ᠪᡠᠶᠠ
ᡶ᠋ᡠᠵᡳᠨ
穆麟德轉寫buya fujin[1]:179)。在祭文內,她被評價為一個在內廷謹慎小心、忠勤敦厚的女子[2]

清兵入關,皇室移居北京後。納喇氏居住在明代中後期已在紫禁城外東路仁壽殿區域內出現的景福宮區域。根據《清內務府京城全圖》的描繪,景福宮以北是三座規格比壽康宮區域壽三宮還高的宮院,分別標稱為「西宮」、「中宮」和「東宮」,小福晉納喇氏應在此處居住。

順治十年(1653年)六月二十六日,順治帝為昭聖皇太后而興建的慈寧宮宮院建成,同年閏六月十二日,昭聖皇太后率領懿靖大貴妃康惠淑妃等尚在生的皇太極妃嬪移居此處。

順治十一年(1654年)七月,納喇氏已逝世。當時,順治帝賜祭文紙張羊酒等物,並且命內弘文院繕擬的祭文送到禮部謄抄於黃紙。七月二十三日,順治帝欽派禮部右侍郎渥赫等捧祭文赴塋所,諭祭輔國公高塞母之靈曰:「爾為皇考之小福晉,憂勤年久。於內廷謹慎小心,忠勤敦厚,尤為可嘉。正欲安生長壽,不料溘逝,故特頒祭葬,以示憐恤。爾若有知,尚克㰴享[2]。」出席官員跪奠三爵,每奠一叩。

清昭陵陪葬的貴妃園寢中,共葬有皇太極十一位嬪御。墓主身份多有缺失。當代研究者推測,她或安葬於此處[1]:179,183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引用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