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康尼·阿爾茨
比利时天文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康尼·克拉拉·阿爾茨(荷蘭語:Conny Clara Aerts,1966年1月26日—),是一位比利時(弗拉芒)天體物理學教授,她專攻星震學。在荷蘭語魯汶天主教大學擔任天文學研究所所長並在奈梅亨拉德堡德大學擔任星震學小組主席。[1][2][3]2012 年,她成為第一位獲得科學與技術類別法朗基獎的女性。[3][4]
生平
阿爾茨出生於比利時布拉斯哈特。她在安特衛普大學獲得數學學士和碩士學位。1987年和1988年參加了國際天文學青年營。1993年,她繼續在荷語天主教魯汶大學完成博士學位。完成後,她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在特拉華大學進行研究。[5]1993年至2001年,她在科學研究基金會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當時她被任命為荷語天主教魯汶大學的講師。[6]她於2004年成為第一副教授,然後於2007年成為荷語天主教魯汶大學的正教授。[6]
研究
在她的研究中,她使用恆星振盪來確定恆星的內部自轉剖面。[7]這些振盪是從地面和天基望遠鏡獲得的。[8]在她的PROSPERITY項目中,她使用了從對流旋轉和行星橫越任務CoRoT衛星和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獲得的數據。[9]她目前是PLATO任務的比利時首席調查員。[10]
阿爾茨開發了使用高斯混合分類來分析數據的方法。[1]她用這種方法來確定恆星結構並為恆星演化理論中的恆星模型提供信息。通過這些技術,她取得了許多發現,包括巨星的非剛性自轉。[3][6]
她基於恆星振盪開發的理論模型也使她能夠高精度地確定恆星的年齡。[2][8]
阿爾茨曾兩次獲得歐洲研究委員會(ERC)的高級資助:一次是2008年的PROSPERITY項目,第二次是2015年的MAMSIE(大質量恆星的混合和角動量傳輸)的項目。[11]
外展
阿爾茨是荷語天主教魯汶大學理學院傳播與外展副院長。[12]她直言不諱地表示有必要在科學領域加強兩性平等[12],並且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女性天文學工作組的成員。[13]
獎項和認可
- 2010年,她被選為皇家天文學會名譽院士。[14]
- 2011年,她成為皇家弗拉芒科學與藝術學院的成員。[14]
- 2012年,她獲得了法朗基獎。[8]
- 2016年,她獲得了利奧波德指揮官等級勳章榮譽。[15]
- 2017年,她受牛津大學邀請參與Hintze Lecture,發表了題為「Starquakes Expose stellar heartbeats」的公開講座。[6]
- 2018年,她因在星震學領域的工作而獲得歐空局Lodewijk Woltjer Lecture。[10]
- 2019年,小行星413033以她的名字Aerts命名。[16]小行星中心於2019年5月18日發布了官方命名引文(M.P.C. 114955)。[17]
- 2020 年,她被授予研究基金-佛蘭德斯(FWO)精確科學卓越獎。[18]
- 2022年,獲科維理獎天文學獎。[19]
- 2024年,獲克拉福德獎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