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廣寧縣 (清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廣寧縣(滿語:ᠠᠮᠪᡠᠯᠠ
ᠨᡳᡴ᠋ᡨ᠋ᠣᠩᡤᠠ
ᡥᡳᠶᠠᠨ,轉寫:ambula niktongga hiyan)是清朝錦州府所屬的一個縣[1],其轄地在今北鎮市一帶地方。
遼置顯州奉先軍以奉顯陵,治奉先縣,兼領山東縣;金朝天輔七年(1123年)升顯州為廣寧府,治山東縣,天會八年(1130年)改奉先縣為鍾秀縣,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改山東縣為廣寧縣;元朝省廣寧縣、鍾秀縣入廣寧府;明置廣寧衛[1]。
清朝康熙三年(1664年)六月,設廣寧縣,屬廣寧府。十二月,改屬錦州府。隨錦州府屬奉天府尹(奉天省)管轄。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分廣寧縣地及盤蛇驛牧場地置盤山廳[1]。
民國二年(1913年),廢錦州府,廣寧縣直屬奉天省。民國三年(1914年)1月,大總統袁世凱批准內務部《改定各省重複縣名及存廢理由清單》,在全國範圍內,消滅重名縣。因與其他省的廣寧縣重名,改名北鎮縣[2]:172,表示境內有「北鎮」醫巫閭山。
Remove ads
註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