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廣田內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廣田內閣
Remove ads

廣田內閣(日語:廣田內閣ひろたないかく*/?)是日本外務大臣廣田弘毅就任第32任內閣總理大臣(首相)後,自1936年(昭和11年)3月9日至1937年(昭和12年)2月2日組成的內閣

事实速览 廣田內閣, 建立日期 ...

概述

前首相岡田啟介二二六事件中大難不死後,便以身心俱疲為由,辭去了總理職務,元老西園寺公望當時中意的組閣人選是具有人氣的貴族院議長近衞文麿,但近衛以身體不適為由拒絕了邀請。西園寺決定按照慣例由過去兩屆內閣中擔任外相的廣田擔任首相。

廣田上任伊始曾受到各方的期待,官僚、議會、宮內、元老等皆期待廣田能夠壓制軍方和右翼運動的侵襲,軍方期待外交和財務上配合軍隊的軍事方針給足資源和支持。廣田本人曾也朝此方向努力過,但未能取得成果。據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GHQ的看法對此評價為:「廣田壓制國內的民主聲音、虐殺社會主義者,對軍隊的要求盡力滿足、助長了戰爭態勢。」最後以A級戰犯逮捕廣田。

內閣成員和人事事務

國務大臣

1936年3月9日任命[1] 。在任 331 天。

更多信息 職名, 代 ...

內閣官房長官、法制局局長

1936 年 3 月 10 日任命[5]

更多信息 職名, 代 ...

政務次官

1936 年 4 月 15 日任命[6]

更多信息 職名, 氏名 ...
Remove ads

參與官

1936 年 4 月 15 日任命[6]

更多信息 職名, 氏名 ...
Remove ads

內閣的動向

廣田內閣是根據元老西園寺公望的推薦(元老單獨行使奏薦權),在岡田內閣擔任外務大臣的廣田弘毅在2·26事件後組閣的實際舉國一致內閣。但是軍方要求廣田服從軍隊的要求否則就不派出陸軍大臣參與組閣(意味著會被解散),組閣遇到了困難。以建立廣義國防國家爲目標,推進經濟的國家控制,努力整頓準戰時體制。另外,在五相會議上還制定了以增強軍備和構築準戰時體制爲目標的「國策標準」,恢復了軍部大臣現役武官制,並簽署了《日德防共協定》,率先建立了軍國主義國家體制。另外,打着國民精神的旗號發行了《國體的本義》,同時以市井的文化人士和藝術家爲對象,將不同於以往的榮典制度的單一等級文化勳章,制定爲廣田自己精心策劃的文化勳章也值得一提。

馬場蔵一(財政部長)因標榜積極財政主義,制定了超大型的昭和12年度預算案,其中包括增稅和公債增發。商社們預測軍需材料的需求將會增加,因此一致提出進口訂單。然而,這導致了進口匯率的劇增和日元貶值,進口物資暴漲,市場陷入混亂,外匯也開始動盪,經濟前景變得不明朗。在這樣的情況下,濱田國鬆議員和寺內壽一陸相之間發生了「切腹問答」。寺內對此感到憤慨,向廣田要求單獨辭職,並懲罰解散衆議院。但政黨出身的4個內閣成員和海相永野修身強烈反對,議會停會兩天,政局陷入混亂。看到這一情景的廣田乾脆以內閣內部不一致爲由,選擇了集體辭職。

Remove ads

插曲

  • 現在的國會議事堂在廣田政權時期的1936年11月7日竣工爲「帝國議會議事堂」[9]
  • 自「2·26事件」以後,「反抗軍部就會被殺害」的風氣在政界高漲,因此沒有人想成爲總理大臣。在這種風潮中,廣田擔任總理大臣,此廣田內閣掛上了「火中成功取栗」的稱號。[10]

腳註

參考

相關項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