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建水清真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建水清真寺,又名燃燈寺街清真寺[1],是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的一個清真寺,是紅河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清真寺位於建水縣城東門外燃燈寺街,靠近燃燈寺。[2][3]清真寺始建於元朝皇慶年間(1312年至1313年)。[1]清朝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建大門廳房,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大殿,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再次續修擴建,形成較大的規模。[1]
20世紀80年代,古建築進行保護性修繕,並另建禮拜殿、教務樓等。[1]1990年9月,公布為建水縣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2012年5月,公布為第六批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物保護單位。[4][5]
2007年,考慮到該清真老寺的承載能力與文保的需要,經過批准,另外選址新建了一座新清真寺。[6]
建築
清真寺現存主要建築包括大門、前殿、正殿、廂房、陪殿廚房、三間月宮房、三道月宮門喝兩眼古泉。[1]
清真寺大門南向,主體建築坐西向東,占地面積近500平方米。前殿是元朝皇慶年間建築,單檐,五架梁,歇山簡化式屋頂,面闊三間。梁架古樸粗大,保留了始建之初的元代平臥式渾圓木構架形式,梁徑約40至50厘米,斷面之比為3:2,未用隨梁枋。其用材較大,五架梁與金柱轉接處置坐斗承托,梁架結構保存完好。[2]
正殿為清真寺經堂,通面闊13.5米,通進深13米,為抬梁式木結構,單檐,屋頂正立面為歇山式,背立面為硬山式,平面呈七脊頂。這是建水地區的一種典型的歇山簡化式屋頂,具有加大和裝飾大殿正立面外觀,減少工料,便於兩側修建較高大耳房的建築特點。梁架結構為九檁五架梁,即減去老檐檁中柱,舉架立於檐柱抱頭梁上,舉架上同時又用抱頭梁與柱相連,以抵消來自屋頂45°角的壓力,形成平行的雙抱頭梁結構。另外,檐下用圖案富麗的枋、板取代斗拱。經堂內地面上鋪置木板,並沿金柱間安置18扇工藝精巧的雕花格扇門。[2]
Remove ads
圖冊
-
清真古寺門
-
州級文保牌
-
縣級文保牌
-
正殿側
-
「於穆不已」牌匾
-
「真理為極」牌匾
-
正殿內部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