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弗朗茨·賴歇爾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弗朗茨·赖歇尔特
Remove ads

弗朗茨·賴歇爾特(德語:Franz Reichelt[1];法語:François Reichelt[1];1878年10月16日—1912年2月4日)是奧匈帝國的法國裁縫發明家跳傘運動的先驅。[2]人們有時稱他為飛翔的裁縫(英語:Flying Tailor),以紀念他在埃菲爾鐵塔最後的飛行試驗。

Thumb
弗朗茨·賴歇爾特的「降落衣」

早年

弗朗茨·賴歇爾特出生於波希米亞王國什捷季(今屬捷克)。1898年,他移居巴黎,之後獲得法國國籍。[3]1907年,他以年租1500法郎的價格租下了巴黎歌劇院附近加永街8號(法語:8 rue Gaillon)的三樓。[4]他在那裡開設了一家裁縫店,提供訂製服裝、修補等業務,[5]主要的顧客為前往巴黎旅行的奧地利人。[6]

背景

1783年,法國人路易-塞巴斯蒂安·雷諾曼研製出新型降落傘,並進行了公開實驗。[7][8]1785年,讓-皮埃爾·布蘭查德使用自製降落傘從熱氣球上起跳,安全完成跳傘。1797年,安德烈-雅克·加納林用新的絲製降落傘在巴黎蒙梭公園進行了降落試驗,並取得成功。[9]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人類不斷探索飛機(主要是滑翔機)的製造和改進,各種航空事故接連不斷。降落傘開始作為飛行員的救生工具被使用。但是直到1910年,降落傘仍然非常笨重,需要事前花很長時間安裝在跳傘人身上,適合在低空飛行的飛機上起跳的快速輕便降落傘仍未問世。一位空軍上校甚至投入了很多法郎懸賞徵集飛行員專用安全降落傘的設計。[10]賴歇爾特對飛行員專用降落傘的製作產生了濃厚興趣。

實驗

在賴歇爾特的早期製作與測試中,他用了6平方米,重約70千克的絲質材料製作了一個簡易的可摺疊「翅膀」。[1]他將裝有可摺疊絲製「翅膀」的假人模型從五樓推下,假人輕緩地降落。[4]然而,現實中的真人卻承載不了那樣的重量,並且將假人身上的「翅膀」轉換成真人可穿戴的「套裝」卻不是那麼容易。他請求法國航空俱樂部(法語:Aéro-Club de France)與他合作測試,但這個要求當即被拒絕。他們認為賴歇爾特設計的頂蓋太脆弱,並試圖阻止他的進一步開發。[11]

錄像:弗朗茨·賴歇爾特在埃菲爾鐵塔的起跳和下落。最後,人們把他抬走,並開始測量由他的墜落衝擊造成的地面凹陷。

從1910年7月開始,賴歇爾特開始獨自開發一種「降落衣」[3]:這款套裝比飛行員通常穿的飛行服更加輕盈,他固定了一些支撐杆,增加了一個絲製頂蓋和少量可以摺疊的橡膠。他在加永街的庭院裡用假人不停地進行實驗,但均未取得成功。他將自己的失敗歸因於滑行距離太短,因此開始申請在埃菲爾鐵塔進行實驗。[6]

埃菲爾鐵塔之跳

1912年2月4日(星期日)上午7點,賴歇爾特穿好自己設計的「降落衣」,和兩個朋友一起開車到達埃菲爾鐵塔。[5]時報英語Le Temps (Paris)》形容他的「降落衣」是「帶有大絲綢帽子的斗篷」。[12]法蘭西行動報英語Action Française》稱,他最終設計的「套裝」平鋪表面積為30平方米[13],而《費加羅報》則稱表面積達到了32平方米。[14]當天的戰神廣場很冷,氣溫低於0°C,有微風一直吹着。[4] 一些警察在場維持秩序,當時巴黎警察局長已批准此試驗。但事後他聲明,警方只允許用假人測試,從未批准真人跳躍;若事先知道,絕不會允許。他強調自己從未簽署允許真人跳躍的文件。然而,賴歇爾特到達後就表明他要親自跳。據一名朋友後來接受訪問時說,這對令所有大為震驚,因為賴歇爾特一直保密到最後一刻。他的朋友們勸他先用假人,或至少因風勢過大而延後,但他不為所動,反而告訴《Le Petit Journal》的記者,他完全相信自己的發明能正常運作。他拒絕使用安全繩,聲稱:

我想自己嘗試實驗而不需要任何把戲,因為我打算證明我發明的價值。
法語原文:Je veux tenter l'expérience moi-même et sans chiqué [sic], car je tiens à bien prouver la valeur de mon invention.[4]

在場的Hervieu也試圖阻止他,指出從一層平台的高度,降落傘展開時間不足,還有其他技術問題,但賴歇爾特都無法給出滿意的回答。最後賴歇爾特回答道:

你將會看到我的七十二公斤(159磅)和我的降落傘將如何對你的論點做出最果斷的否認。(原文:Vous allez voir comment mes soixante-douze kilos et mon parachute vont donner à vos arguments le plus décisif des démentis. )

上午8點22分,在約30名記者和好奇的旁觀者的注視下,賴歇特面朝塞納河,坐在餐廳餐桌上的一張凳子上,凳子靠近塔樓第一層的內部護欄,距離地面略高於57米。在朋友的幫助下調整好設備,並從一本小書中取出一張紙條扔出去確認風向後,他將一隻腳放在護欄上,猶豫了大約四十秒,然後向外躍出。據《費加羅報》報道,他在跳下前很平靜,臉上還帶着微笑。他的降落傘原本似乎只開了一半,但幾乎立刻就把他裹住了,他下落了幾秒鐘,然後撞到塔腳下的凍土上。

小巴黎人報》稱,他的右腿和手臂被震碎,頭骨和脊椎骨折,嘴、鼻子和耳朵都在出血。[1]費加羅報》注意到他的眼睛呈張開狀態。[14]旁觀者衝到他身體前時,他已經斷氣了。他被帶到附近的Necker醫院英語Necker-Enfants Malades Hospital後被正式宣布死亡。[3]

Remove ads

事後

賴歇爾特去世後,當局對在埃菲爾鐵塔上進行任何進一步的降落傘實驗的許可變得更為謹慎。儘管當局繼續批准使用假人降落傘進行實驗,但一些滿懷希望的發明家——例如一位名叫丹布朗克的男子,他想從第二個平台嘗試他的「直升機降落傘」——卻被拒絕進行測試。甚至不涉及埃菲爾鐵塔的航空實驗申請也再次受到審查。近年來,埃菲爾鐵塔已成為多起非法定點跳傘的場所。2005年,一名挪威男子在為一家服裝公司進行宣傳跳傘時,因傘蓋脫落而死亡——這是自賴歇爾特事件以來,埃菲爾鐵塔上第一起跳傘死亡事件。1985年,詹姆斯·邦德電影雷霆殺機》中的一次特技跳傘獲得了批准,並成功完成。

1940年代,賴歇爾特在美國再次聲名鵲起。當時,紐約布魯克林弗洛伊德·貝內特機場由公共事業振興署資助的壁畫中,一幅「表情和服飾奇怪地不符合美國精神」的人物肖像,據稱就是賴歇爾特的肖像。此事令人想起1933年洛克菲勒中心迭戈·里維拉的《十字路口的人》壁畫引發的爭議。壁畫中一幅描繪兩名左翼小飛行員的圖案引發了軒然大波,據稱這兩名飛行員位於約瑟夫·斯大林肖像的兩側。當時,公共事業振興署已經背負着同情左翼的惡名,儘管藝術家奧古斯特·亨克爾「油嘴滑舌」地解釋了「意外」添加蘇聯紅星的原因,並聲稱被認定為斯大林的肖像實際上是賴歇爾特本人,但壁畫還是被拆除,四幅壁畫中有三幅被燒毀。賴歇爾特的不幸遭遇也成為了1993年法國短片《奧地利降落傘》(Le Tailleur Autrichien)的主題。該片由巴勃羅·洛佩茲·帕雷德斯(Pablo Lopez Paredes)編劇並執導,布魯斯·邁爾斯(Bruce Myers)主演。

雖然在賴歇爾特開始研發他的降落傘服時,還沒有可行的飛機降落傘解決方案,但格萊布·科特爾尼科夫(Gleb Kotelnikov)已經申請了可打包降落傘的專利。

Thumb
第二天,法國各大新聞報紙對弗朗茨·賴歇爾特的報道。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